虎眼涡盘石窟中,古今俱向此投龙。
奫沦不啻深千丈,肸蚃皆应到九重。
洞穴昔闻通地府,风云今得遇灵踪。
无因犯世间雷雨,池面连天拔一峰。

投龙池

虎眼涡盘石窟中,古今俱向此投龙。

奫沦不啻深千丈,肸蚃皆应到九重。

洞穴昔闻通地府,风云今得遇灵踪。

无因犯世间雷雨,池面连天拔一峰。

注释:虎眼涡盘石窟中,古今俱向此投龙。

虎眼涡:形容石窟中石壁上的花纹像虎的眼睛一样,涡盘则是指这些纹路盘旋曲折的样子。投龙:指人们信仰中的神灵可以降临人间,就像投龙池一样。奫沦不啻:形容水潭深不见底。不啻:不仅仅是,表示程度之深。虺(huī)蛇:传说中一种能喷火的蛇。九重:天上的最高层,也泛指高处或高位。地府:地狱,阴间。灵踪:神灵的踪迹。无因:没有理由。雷雨:这里指的是雷电交加的暴风雨。池面连天拔一峰:形容雷电交加下,瀑布从天而降,犹如山峰被连根拔起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壮观的石窟壁画,其中充满了神秘而深邃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石窟中的神物、神话传说、自然景观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神秘的画面。诗中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还表达了对神灵降临人间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以“投龙池”为题,开篇即描绘出石窟中神物的形象。虎眼涡盘和虺蛇都是极具特色的意象,前者象征着石窟的威武雄壮,后者则是对神话中神兽的描述。诗人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展现了石窟的壮丽和神秘。

第二句“古今俱向此投龙”,则是对石窟中的神物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投龙”既指神灵降临人间,又暗示了石窟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石窟中神物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奫沦不啻深千丈”形容水潭深不见底,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肸蚃皆应到九重”则描绘出雷电交加下,瀑布从天而降,犹如山峰被连根拔起一般的景象。这两处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洞穴昔闻通地府,风云今得遇灵踪”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过去的洞穴曾通向地府,而现在的风云却能遇到神灵的踪迹。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石窟壁画画卷。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还传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