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
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
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
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
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
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注释:

  1. 诗句: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译文:崔五和六人绘制的屏风上各自画了一件物品,其中一幅是乌孙国出产的佩刀。

  2. 诗句: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
    译文:乌孙国的腰刀两侧各有一个刀刃,刀刃可以吹毛而过,而且用五彩斑斓的锦缎做腰带。

  3. 诗句:握手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
    译文:他们握手后便在夜幕下休息于蒙古包里,然后在马上挥动刀剑割断飞来的野马鬃毛。

  4. 诗句: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
    译文:拿着这把刀,即使是鬼怪也能被震慑住,它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清风,出现在沙漠边缘。

  5. 诗句: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
    译文:这把刀是用阴山的一块玉石磨制的,用水则是胡地特有的泉水来清洗。

  6. 诗句: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
    译文:主人在屏风上描绘着这把刀的奇特形状,其铁鞘与金环互相映衬。

  7. 诗句: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译文:我回头看了一眼,心中仿佛置身于江湖之中,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古代边疆民族的生活场景。通过崔五和六人绘制的屏风上的各种物品,我们得以窥见乌孙国的文化风情和生活情趣。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比喻和夸张手法,如“手握枕宿穹庐室”,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夜宿蒙古包的情景;“使予心在江湖上”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古代边疆民族的豪放与坚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