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木布衣者,守道杜衡门。
德光义且富,肯易王侯尊。
魏主钦其贤,轼庐情亦敦。
秦兵遂不举,高卧为国藩。
注释
高士咏混元皇帝:指对一位高尚的隐士或志士的赞美。混元皇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宇宙创造者,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本源。
干木布衣者:指穿着朴素的学者。干木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隐士,以守道自持而闻名。
守道杜衡门:意指坚守道德原则,不轻易开门见客。杜衡是一种香料,常被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德光义且富:形容一个人既有良好的品德(德),又富有(义)。
肯易王侯尊:表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保持谦逊和低调,不轻易接受贵族或君主的尊贵地位。
魏主钦其贤:指北魏的君主非常敬佩这位隐士的才能和品德。
轼庐情亦敦:指他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和联系。轼庐是古代官员出行时所驾御的车辆,这里用来比喻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
秦兵遂不举:意指秦国的军队最终没有发动进攻。
高卧为国藩:形容这位隐士虽然隐居在家,但实际上为国家效力,就像守卫边疆的藩篱一样守护着国家的安全。
译文
干木是一位身穿布衣的学者,他坚守自己的道德信仰,从不轻易开门接待客人。他的品德光明磊落,又十分富有,但他却选择不改变自身的地位,保持谦逊和低调,不轻易接受贵族或君主的尊贵地位。北魏的君主非常敬佩这位隐士的才能和品德,与他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联系。秦国的军队最终没有发动进攻,而他则像守卫边疆的藩篱一样,虽然隐居在家,但实际为国家效力,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高士的描述,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淡泊名利的态度以及为国家服务的责任感。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隐士坚守道义,不为权势所动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美好祝愿。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