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寓言三首》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注释】

  1. 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朝开国元勋之一,封为鲁公,建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是周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2. 斧扆:即斧扆画,古代帝王所坐的龙椅前屏上的画,象征权威和尊严。
  3. 成王:周武王之子,在位时年幼,由周公辅政。
  4. 不豫:生病,不适。
  5. 翦(jiǎn)爪:割掉爪子。
  6. 河湄(méi):河流岸边,此处指纣王溺水的地方。
  7. 贤圣:指有才能的人。
  8. 谗慝(chán tè):奸佞小人。
  9. 天风:自然风。
  10. 禾黍(shǔ):指庄稼,泛指农作物。
  11. 管蔡:春秋时齐国大夫,因与齐桓公争宠失败而被流放,后复辟,又因不满齐懿公被杀死。
  12. 扇:扇动。
  13. 赋:作,创作。
  14. 金縢(tiāng):用黄金包裹的绳子,用以封印重要的文件或宝物。
  15. 明:表明,昭示。

【译文】
周公背负着象征着权力的屏风,成王显得非常谨慎。
当年武王因病不能亲临朝会,他只好剪下自己的一只爪子扔到了河里。
有才能的人都曾遭到过奸臣的诽谤,他们最终难免成为君主的猜疑对象。
就像自然之风能拔起大树一般,农作物也因为灾害而受到重创。
管叔、蔡叔像苍蝇一样煽风点火,周公因此创作了《鸱鸮(xiāo xiāo)》这首诗。
如果周公没有解开那把象征权力的金绳,谁还能证明他的忠诚与信任呢?

【赏析】
《寓言三首》(此诗可能并非出自《诗经》,而是后人假托《诗经·大雅·文王》之名所作)共三首,每首都以历史事件作为寓言,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行为与现代情境,寓意深刻。第一首借周公辅政的故事,讽刺了成王的谨慎与恐惧。第二首则通过武王的遭遇,表达了贤人往往遭受奸佞诽谤的痛苦。第三首则是对管叔、蔡叔的指责,以及通过自然现象比喻国家政治状况的忧患意识。全诗以简洁的言辞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行为和国家政治状况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正义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