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日荆州作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释:
万里投荒:形容流放之远、贬谪之久,身处他乡。
高秋:指秋季。
浊醪:劣质酒。
因暄:因为天气转暖。
上国:这里指朝廷或京城。
莫归:不能返回。
戎马:指战乱,战争。
故人:老朋友。
塞鸿:指边塞的鸿雁,代指征戍之人。
楚台:楚山,指楚国,这里借指故乡。
赏析:
《重阳日荆州作》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流放期间的心境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重阳”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的忧患意识。
首句“万里投荒已自哀”表达了诗人流放至偏远之地的凄凉和悲伤。诗人通过“自哀”两字,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颔联“高秋寓目更徘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高秋时节的徘徊不定和迷茫。这句诗中的“高秋”既指秋天,也暗示着诗人所处的困境和心境。同时,“徘徊”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和不确定感。
颈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则描绘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中的苦闷与无奈。这里的“浊醪”指的是劣质酒,象征着生活艰辛;而“黄菊因暄却未开”则表达了即使环境美好,诗人也难以欣赏和陶醉。
尾联“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和战乱的担忧以及对友人安危的关心。这里的“上国”指的是朝廷或京城,诗人表达了对回归无望的无奈;而“塞鸿”则指边塞的鸿雁,代指征戍之人,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王湾的《重阳日荆州作》通过描绘流放期间的心境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