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碧云夜,明月悬东方。
皓皓庭际色,稍稍林下光。
桂华澄远近,璧彩散池塘。
鸿雁飞难度,关山曲易长。
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昌。
握镜惭先照,持衡愧后行。
多才众君子,载笔久词场。
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
当时陪宴语,今夕恨相望。
愿欲接高论,清晨朝建章。

【注释】碧云:青黑色的云,指秋天的天空。明月悬东方:月亮高挂在东天。皓皓:明亮的样子。林下光:树木的阴影映在地面上。桂华:桂花的光辉。澄:清澈。璧彩:指月光如玉,晶莹剔透。鸿雁:大雁。飞难度:飞行非常困难。关山曲易长:关塞和山脉的地形曲折漫长。揆予秉孤直:揣想自己坚持正义。虚薄:谦恭、卑微。文昌:文官。握镜惭先照:拿着镜子,感到惭愧,因为先人已经照过了。持衡愧后行:拿着秤杆,感到惭愧,因为后来的人还没有行动过。多才众君子:有很多才能的君子们。载笔久词场:长时间地写文章。作赋推潘岳:写赋能超过潘岳的《闲居赋》。题诗许谢康:题写诗能超过谢灵运的《山居赋》。当时陪宴语,今夕恨相望:过去曾经一起参加宴会,现在却只能遥遥相望。愿欲接高论,清晨朝建章:希望能有机会和您进行高深的谈话,并一同去拜见皇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秋月之夜,因思念友人而作。诗人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清远,语言质朴自然。前八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一句为全诗之中心思想。

开头二句“秋夜碧云中,明月悬东方。”描写了秋夜的美景。碧云,即碧空,形容天空的颜色;秋夜碧云,即秋色苍茫,天空湛蓝。这句写秋夜之景,用一“夜”字领起,突出一个“秋”字。“月”字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明月悬东方”一句,既与首句中的“碧云”相应,又暗示出时间是在秋天,地点在东方,点出了题目“秋夜”。

三、四两句“皓皓庭际色,稍稍林下光。”描写庭院和林间的景象。“皓皓”,“明亮的样子”;“庭际”,庭院里;“光”,光亮,这里指月光。这三句是写月光照射在庭院里的情景:庭院里一片明亮。“稍稍”,稍微的意思;“林下”,指树林之下;“光”,这里指树影在地面投下的光影。这几句是写月光照射到树林里的情景:树林里也显得明亮。“皓皓”、“稍稍”两个词,把月光照射在庭院里、树林里的情景写得生动、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为下面写月光照射到大雁的身上作了铺垫。

第五、六两句“桂华澄远近,璧影散池塘。”描写了月亮照亮远处的桂花,反射到近处的池水,以及月光照亮池水中的水草,使水草发出光彩的情景。“桂华”指桂花的花朵,“璧影”比喻月光。这两句是写月光照射到桂花树上、池水中的情景,也是由上两句所描写的景象过渡而来。

第七、八句“鸿雁飞难度,关山曲易长。”描写了鸿雁飞翔艰难,关山道路迂回曲折漫长。“鸿雁”指大雁,这里代指南方来的使者。这两句是写鸿雁飞翔艰难,关山道路迂回曲折漫长。这两句是直接描写鸿雁的飞翔和关山的曲折,与上两句描写景物相对应。

第九、十句“揆予秉孤直,虚薄忝文昌。”描写了作者认为自己坚持正义,但地位卑微,感到惭愧,因为先贤已经被举荐过,而自己还未能被举荐。“揆予”、“秉”,“揆”通“慨”;“执”,“执”同“执”;“孤直”指正直;“文昌”,指文官。这两句意思是说:我坚持自己的正义之心,但我地位低贱,感到惭愧。因为先有先贤已经被举荐过,而我却没有被举荐。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坚持自己的正义之心,但没有受到重视,感到很惭愧。

第十一、十二句“握镜惭先照,持衡愧后行。”描写了握着镜子感到惭愧,因为镜子比自己早亮了;手持秤感到惭愧,因为秤砣比自己重了。“握镜”、“持衡”都是拿工具的意思;“先照”,指的是先亮;“后行”,指的是重量较大。这两句是说:拿着镜子感到惭愧,因为镜子比我先亮了;手里拿着秤感到惭愧,因为秤砣比我重了。这两句是说自己拿着工具感到惭愧,因为工具比别人先进或比别人重。这两句是说自己拿着工具感到惭愧,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豪感,因为在自己之前已经有先贤被举荐过了。

最后十四句“多才众君子,载笔久词场。”描写了有很多才学的君子们,他们一直在写作文章,很长时间都在考场上应试。“载笔”指写作文章;“久”,长久的时间;“词场”,指考场。这两句是说:有很多才学的君子们,他们一直在写作文章,很长时间都在考场上应试。这两句是对前面八句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自谦。

最后十五、十六句“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描写了作赋能超过潘岳,题诗能超过谢灵运。这两句是说自己能够作赋,能够写诗,超过了潘岳、谢灵运这样的大文豪。这两句是对前面八句的补充,也是对自己的自信。

最后十七至廿二句“当年陪宴语,今夕恨相望。”描写了当年曾一起参加宴会,今天只能远远地相互望望了。这两句是说自己和昔日的友人不能见面了,感到非常遗憾,因此发出了感慨。这两句是对自己和朋友不能见面的遗憾之情的表达。

最后廿三、廿四句“愿欲接高论,清晨向建章。”描写了希望能有机会和您进行高深的谈话,并一同去拜见皇上的愿望。这两句是对自己的愿望的表达。

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看到皎洁的明月时所作。全篇没有使用一个“月”字,但却处处紧扣这个主题来展开。前八句写了月夜景色,后六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