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放弹去,马色连空郊。
何年帝家物,玉装鞍上摇。
去去走犬归,来来坐烹羔。
千金不了馔,貉肉称盘臊。
试问谁家子,乃老能佩刀。
西山白盖下,贤俊寒萧萧。
青门放弹去,马色连空郊。
何年帝家物,玉装鞍上摇。
去去走犬归,来来坐烹羔。
千金不了馔,貉肉称盘臊。
试问谁家子,乃老能佩刀。
西山白盖下,贤俊寒萧萧。
诗意解释:
李贺这首诗以深沉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和人物群像,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全诗通过对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句赏析:
1. “青门放弹去”:
这句诗通过“青门”和“放弹”两个关键词,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场景。青门,是长安城的东面一个城门的名字,象征着繁华与权力的中心;放弹,则是古代一种娱乐方式,即在城门旁或其他地方进行音乐表演,吸引行人驻足观看。这种场景不仅反映出长安城生活的繁华与喧嚣,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或无奈。
2. “马色连空郊”:
这句诗以“马色”形容马的颜色,同时将“马色”与“空郊”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辽阔、空旷的画面。马色的明亮与广阔郊野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这里的“马色”可能隐喻了诗人的精神追求,而“空郊”则暗示了现实生活的空虚与冷漠。
3. “何年帝家物”: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帝王家族奢侈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向往。“何年”一词,既表达了时间的不确定性,又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处境和价值。
4. “玉装鞍上摇”:
这句诗中的“玉装”形容马匹装饰华丽,色彩鲜艳,与“鞍上摇”结合,形象地描绘了战马在战斗中威武雄壮的形象。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这里的“玉装”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一种讽刺,揭示了战争背后的残酷和无情。
5. “千金不了馔”:
这句诗以“千金”和“不了馔”为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宴席奢华浪费的感慨。“千金”一词,不仅指代金钱的数量,更暗示了宴席花费的巨大。而“不了馔”则强调了这种浪费的无度和无尽。这种感慨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批判,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担忧和忧虑。它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以及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超过了精神需求的现象。
6. “试问谁家子”:
这句诗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困惑和无奈。“试问谁家子”不仅是一种疑问,更蕴含了一种寻求答案的愿望。这里的“谁家子”既可以理解为对自己身份的质疑,也可以理解为对他人境遇的关注和同情。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揭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度思考。
7. “乃老能佩刀”:
这句诗以“乃老”开头,强调了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流逝;同时,“能佩刀”则意味着拥有独立的能力和勇气。这里的“能佩刀”不仅仅是对年龄增长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对个人能力和价值的肯定。这种自信和自豪感不仅源于个人的奋斗和成就,更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8. “西山白盖下,贤俊寒萧萧”:
这句诗以“西山白盖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冷清的画面。西山白盖上,自然风光秀丽,但同时也给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感觉。这里的“贤俊寒萧萧”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和冷清的氛围。这里的“贤俊”,既可能是对那些才华横溢、气质高雅的人的赞美,也可能是对他们处境的同情和理解。这里的“寒萧萧”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和冷清的氛围,使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总结:
《感讽六首其四》是一首充满深意和哲理的诗歌,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慨。诗中通过对长安城生活繁华与冷清的对比、对帝王家族奢侈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宴席奢华浪费的批判等,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反思,也是对历史、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洞察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