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重点句子理解,抓住诗句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这两句写题诗的时间和地点。“招提迩皇邑”,招提是梵语“僧伽”(意为寺院)的音译,“迩皇邑”即指京城附近。“复道连重城”,复道,指复道桥,是连接内外城的通道,重城,即京城城墙。这两句的意思是:题诗的时间是七月十五日,地点是京城附近的章敬寺。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这两句写作者在初秋时节到章敬寺来游览的情景,“法筵”指僧人讲经说法的法席,“禅扃”指禅宗寺院的门户。这两句的意思是:法座上聚集了僧人讲学,初秋时分,我来到这里访问寺庙的大门。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这两句写作者听到大仙讲经说法,悟到了清净宗的道理。“大仙教”指佛教中的高僧大德。“清净宗”指佛教禅宗,又称宗门教派。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听说过高僧大德讲经说法,悟到了禅宗的教义,认为清净宗就是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两句写佛家所说的七物并非我的宝贝,我要修万行首先去修行成佛。“七物”指佛教中所说的七种罪业(杀盗淫妄、酒色财气等),“万行”指佛教徒所要做的一切善事。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听说佛教中有所谓七种罪业,并不是我的宝贝;我要修行成佛,必须先做好万件事。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两句写名与实都已消亡,世间的富贵荣华又有何用?“名相”指虚妄的名利和名声。“繁华”这里指世间的富贵荣华。这两句的意思是:名与实都已经消失,世间的富贵荣华又有什么用呢?

这四句诗是诗人游历章敬寺时所题,抒发了他对佛教思想的崇敬之情。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两句写章敬寺周围景色。“金风扇”是指风力强劲如金刀割地般吹来凉爽的风。“远烟”指远处的云烟,“凝翠晶”是形容云烟缭绕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风力强劲,带来凉爽的感觉,远望烟雾弥漫,像翡翠一般晶莹剔透。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两句写章敬寺内景。“松院”指松树下的小庭院。“竹房”指竹子搭成的房屋。“深磬声”是指寺庙里的僧人敲击木鱼的声音。这两句的意思是:松树下面庭院里寂静无声,小房子里面传来阵阵木鱼的响声。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当时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诗人张九龄在任期间,提倡儒学,反对迷信;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文以明道”,反对只追求形式和技巧,提倡真情实感。这首《题章敬寺》是作者游章敬寺时写的一首五律,描写了章敬寺周围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风格平淡、含蓄蕴藉。

【答案】

译文: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当时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唐诗进入了黄金时代。张九龄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作清新淡雅、平正通达、温文尔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这首诗是他游章敬寺时所题,抒发了他对佛教思想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