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有门出不钥,见个山童露双脚。
问伊方丈何寂寥,道是虚空也不著。
闻此语,何欣欣,主翁岂是寻常人。
我来谒见不得见,谒心耿耿生埃尘。
归去也,波浩渺,路入蓬莱山杳杳。
相思一上石楼时,雪晴海阔千峰晓。

【注释】

四明:浙江宁波市。方丈:寺院中的和尚居住的地方。见个山童露双脚:指见到一个赤脚的和尚,即“山童”。何寂寥:为什么寂寞。道是虚空也不著:说它虚空也没有。闻此语,何欣欣:听到这句话,心中感到欣喜。主翁:这里指诗人自己。谒见不得见:不能见到。谒心耿耿生埃尘:内心怀着敬仰之情,郁积于胸中,像灰尘一样。波浩渺:水波浩浩荡荡,渺无边际。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杳杳:形容远而难见。

【赏析】

本诗写诗人在四明金鹅寺壁题诗,表达了对佛门高僧的崇敬之心。全诗以第一人称自况,抒发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向往,同时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场景。方丈有门却紧闭,不见有人出入。一位赤脚的山童出现在门口,显得格外醒目。他向方丈询问为何如此寂静,方丈却回答说:“这是因为虚空也并没有。”这句回答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让人不禁联想到佛教禅宗中的“空”的概念。

后半部分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表示自己虽然无法见到方丈,但心中的敬仰之情却如尘埃般难以消散。当他离开时,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浩渺的水波,仿佛通往仙境的蓬莱山。这最后一句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人的情感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升华,使得这首作品成为了一首传世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