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槽一曲黄钟羽,细拨紫云金凤语。万里胡天海塞秋,分明弹出风沙愁。
三千宫嫔推第一,敛黛倾鬟艳兰室。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翠幕横云蜡焰光,银龙吐酒菊花香。皓魄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七言古诗,描绘了王内人弹奏琵琶的场景。全诗共八句,每句均描绘了一幅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琵琶音乐的美丽与哀愁。
首先来看第一句:“檀槽一曲黄钟羽,细拨紫云金凤语。”这句诗描述的是琵琶演奏的场景,檀木制成的琴槽上奏出了悠扬的乐曲,音符像黄钟大吕的旋律一样,又似紫霞般飘渺,又如凤凰展翅高飞。这里的“黄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而“紫云”则形容琵琶的音色如同紫色的云雾,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接着看第二句:“万里胡天海塞秋,分明弹出风沙愁。”这里描绘了秋天的胡地和海边的景象,秋风凛冽,吹过茫茫的沙漠,琵琶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愁绪。这里的“胡天”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北方地区,而“海塞”则是指海边,这里的秋天和风沙都为琵琶的音乐增添了一种苍凉的氛围。
第三句:“三千宫嫔推第一,敛黛倾鬟艳兰室。”这句话描绘了宫廷中的女子们争先恐后地欣赏琵琶演奏的场景。这里的“三千宫嫔”指的是宫中的众多女子,她们都在为这场音乐盛宴而兴奋不已。而“敛黛倾鬟”则是形容她们为了欣赏音乐而故意整理妆容、梳理头发。这里的“艳兰室”则是指美丽的女子们在华丽的房间里欣赏音乐的场景。
第四句:“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这里描绘了两位美丽的女子——嬴女和嫦娥——分别在欣赏音乐时的情景。嬴女停下了吹奏的箫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而嫦娥则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听着音乐的余音绕梁。这里的“嬴女”和“嫦娥”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子,她们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音乐的意象。
第五句:“翠幕横云蜡焰光,银龙吐酒菊花香。”这句诗描绘了宴会上的气氛和场景。翠绿色的帷幕下,蜡烛燃烧的光芒闪烁不定,犹如横空出世的云彩;银龙般的烛焰吐出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这里的“翠幕”和“银龙”都是用来形容宴会上华丽而神秘的氛围。而“菊花香”则是指宴会上散发出的香气,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最后一句:“皓魄翻。”这句诗虽然没有完整的诗句,但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种优美的意境。这里的“皓魄”可能是指明亮的月色,而“翻”则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因此,这句诗可能在描绘月光下舞动的影子或者音乐与月亮相互映衬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演奏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美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气息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