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
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
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
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

【注释】

伤岘山云表观:指王逸少《游仙诗》中的“登台望秋月,如玉挂蓝天”一句。

少小学书剑:少年时学文练武。

秦吴:这里泛指各地。

归来:指作者归隐后返回家乡。

一登眺:登高远望。

逝:流逝。

岂:哪。

餐霞客:指仙人、神仙之类。

溘(kè):突然,忽然。

朝露先:晨露早逝。

因之问:于是询问。闾里:邻里。

把臂几:握手言欢的友人。

【译文】

年轻时我读书练剑,在秦地吴地度过了许多年头。

回来后登高远望,山陵河流依旧。

哪想到那些吃霞光的神仙,竟突然死去像早晨的露水一样。

因此询问乡亲们,能与我握手言欢的朋友有多少。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故居和故乡的依恋之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渴望重返家园的美好愿望。

全诗以“归”字为眼,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首句“少小学书剑”,即表明自己年少时就立志要学文练武,报效国家。“少小”是说年轻的时候;“学书剑”是指学习文学和武艺。“秦吴多岁年”,说明自己曾长期在外漂泊,辗转于秦地吴地,度过了不少岁月。

“归来一登眺”,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欣喜之情。“一登眺”即登高远望,诗人登上家乡的山丘,眺望远方。“陵谷尚依然”,意思是山陵河谷还是那样,没有变化,这既点出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这句诗是说,谁能料到我竟然成了一位食仙之食而寿终正寝的人物呢?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留恋,以及他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朝露先”即指早晨的露水,这里用以比喻自己的生命短暂。

最后两句“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诗人向乡邻询问朋友的情况:“你们和我握过手的老朋友还有多少?”这是诗人对过去与朋友们交往情景的回忆。

此诗以“归”字为核心,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留恋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