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注释】

  1. 洛:洛阳,古都。
  2. 大野:指郊外的田野。
  3. 杂宾:不拘俗礼的人。
  4. 长者:年纪大的人。
  5. 方盛夏:正值盛夏。
  6. 烟暝:天色昏暗。
  7. 竹林:指竹林深处,古人常在竹林中饮酒作诗,以示清高。
  8. 白社:地名,此处借指归隐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闲居时所作,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清幽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闲居枕清洛”,诗人以“闲居”开头,表明了自己现在的状态。这里的“清洛”指的是洛阳城,洛阳是古代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诗人选择在这里居住,可能是因为这里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能够让人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可能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供人学习和欣赏。

第二句“左右接大野”,诗人描绘了他的生活环境。他的住所四周都是广阔的田野,这些田野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这里的“接”字,形象地描绘出了田野与住所的紧密联系,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第三句“门庭无杂宾”,诗人强调了他的生活环境的宁静。在他的住宅周围,没有过多的客人来访,这让他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里的“无杂宾”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他不希望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只想与自然为伴。

第四句“车辙多长者”,这句诗描绘了他在外出时的场景。在他的周围,有很多年长的客人,他们可能是来拜访他的,也可能是来找他聊天的。这里的“长者”一词,既表现了他们的年龄,也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个家更像一个有生命的集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地方。

接下来的五句,诗人描绘了他与客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在竹林下开怀畅饮,尽情享受美食和美酒,同时也不忘吟咏诗词,抒发情感。这些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画卷之中。

最后一句“相携竹林下”,诗人总结了这次旅行的经历。他和朋友们一起漫步在竹林中,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心的愉悦和平静。这里的“竹林”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独立和自由,也代表着宁静和淡泊。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洛阳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与朋友的交往,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