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府十年为律业,南朝本寺往来新。
辞归几别深山客,赴请多从远处人。
松吹入堂资讲力,野蔬供饭爽禅身。
他年更息登坛计,应与云泉作四邻。
【注释】
藩府:指藩镇的府第。南朝:指南朝梁。
几别:几次分别。
松吹入堂:松风吹入殿堂,形容寺院清幽静谧。
资讲力:为讲学提供力量。
野蔬供饭:以野菜充饥。
四邻:指云泉寺周围,比喻僧众和信徒。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诗人在南郑时所作。当时作者任节度判官,住在节度使府内(即藩府),与僧人交往,有感而作此诗。
首联写佛寺环境。“十年”表明与僧徒交往已久;“本寺”即指自己曾经来往的佛寺。这两句是说:我与僧侣往来已有十年了。南朝梁时,这里曾有一座寺庙,后被毁。现在这里又重新修建了一座佛寺。
颔联写送别的情意。“辞归”“赴请”,说明诗人要告别新交之友,前去赴约。“深山客”,即隐居山中的隐士或和尚。诗人与这些高僧、隐者相交往,彼此都很了解。
颈联写送别时的赠言。“松吹”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佛寺环境的清幽。“资讲力”指讲经说法。“爽禅身”则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尾联写诗人与云泉寺结缘。“他年更息”,表示诗人将到云泉寺去居住、修行。“登坛计”,指僧人受戒出家,当上小和尚,成为云泉寺一员。“作四邻”,即成为寺院周围的居民。
【译文】
我在节度使府内做幕僚,已经十年,与僧人交往也很密切;南朝梁朝时这里有座寺庙已被毁坏,如今又重新修建起来了。
多次告别隐居山中的高僧,前去赴约会见远方的朋友;松林的风声吹进殿堂,可以给讲经说法提供动力;吃野菜充饥,使修道人清爽身心;以后我还要到这里来,和云泉寺的居民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