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发淇水南,将寻北燕路。魏家旧城阙,寥落无人住。
伊昔天地屯,曹公独中据。群臣将北面,白日忽西暮。
三台竟寂寞,万事良难固。雄图安在哉?衰草沾霜露。
崔嵬长河北,尚见应刘墓。古树藏龙蛇,荒茅伏狐兔。
永怀故池馆,数子连章句。逸兴驱山河,雄词变云雾。
我行睹遗迹,精爽如可遇。斗酒将酹君,悲风白杨树。

邺城

朝发淇水南,将寻北燕路。魏家旧城阙,寥落无人住。

注释:早晨从淇水之南出发,将要探寻通往北方燕国的路途。昔日的魏国故都城墙依然存在,但如今却显得人迹罕至、荒废无人居住。

赏析:诗的开篇描绘了作者清晨离开淇水南岸,踏上前往北方燕国的路途中所见景象。诗人通过“朝发”与“将寻”这两个动作词的使用,表现出一种急切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接下来将要展开的旅程将是一段寻找古迹、探询历史的过程。“魏家旧城阙”一句则直接点明了目的地——魏国的旧都邺城。邺城作为曹魏等六朝的都城,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后世诗人笔下常提及的名胜之地。然而,历史的沧桑使得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变得破败不堪,“寥落无人住”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凄凉感。

伊昔天地屯,曹公独中据。群臣将北面,白日忽西暮。

注释:当年天下动荡不安,曹操独自掌握局势;群臣都面向北方,太阳却忽然向西落下。

赏析:诗的第二联继续描绘着邺城中的景致和人物状态。这里的“天地屯”形容当时的政治局势紧张复杂,而“曹公独中据”则突出了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的特殊地位和卓越才能。他不仅能够洞察时局,更具备远见卓识,引领着群臣们共同面对前方的困难。“群臣将北面”意味着群臣们都以曹操为榜样,面朝北方,表示忠诚和敬仰。这种场景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人们对于领导者的依赖和信任。而“白日忽西暮”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夸张表达,意味着即使是白天,太阳也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已向西下沉。这一描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日落时分的宁静景象,也隐喻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

三台竟寂寞,万事良难固。雄图安在哉?衰草沾霜露。

注释:三台山依旧孤寂荒凉,世间万事皆难以稳固。宏伟的蓝图究竟还在何处呢?衰草沾满了霜露。

赏析:诗的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邺城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三台竟寂寞”中的“三台”可能指的是邺城附近的一些自然景观,也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建筑或山峰。这些地方原本是文人墨客吟咏赞美的对象,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寂静和萧瑟。“孤寂”一词凸显了环境的荒凉和人的稀少,进一步衬托出邺城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万事良难固”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无奈感受。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繁荣,都如同脆弱的泡沫一般,随时可能破灭。在这里,“雄图安在哉?”不仅是对过去辉煌成就的追问,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担忧。“衰草沾霜露”则通过秋天的景象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衰草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年岁的增长,而霜露则增添了一层凄清和萧索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崔嵬长河北,尚见应刘墓。古树藏龙蛇,荒茅伏狐兔。

注释:崇山峻岭横亘于长河北岸,仍然可以看到刘备和刘表的坟墓。古老的树木里隐藏着龙蛇般的生命力,野草间伏藏着狐狸和兔子。

赏析:诗的第四联继续描绘邺城南侧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崔嵬长河北”中的“崔嵬”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尚见应刘墓”则指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刘备和刘表的墓地依然可见。这不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暗示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古树藏龙蛇”形象地描绘了树木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命力和神秘感,仿佛每一棵树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灵魂,它们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见证着时光的变迁。“荒茅伏狐兔”则通过描述野草间偶尔可见的动物踪迹,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隐秘多变的自然生态画面。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反映了邺城自然环境的真实面貌。

永怀故池馆,数子连章句。逸兴驱山河,雄词变云雾。

注释:永远怀念那昔日的水榭亭台,那些诗句如同珠联璧合般相互辉映。豪放的情怀能驱散山河,雄浑的文辞也能化为云雾。

赏析:诗的最后一联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情感。“永怀故池馆”表达了诗人对于邺城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那不仅仅是对建筑或遗址的回忆,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氛围和个人经历的缅怀。“数子连章句”则是指诗人在邺城期间所创作的众多诗文作品,这些作品如同珍珠串联成美丽的项链,彼此呼应、相得益彰。“逸兴驱山河”形容诗人的豪情和才气足以影响甚至改变山河大地的风貌,展现了他非凡的个性和创造力。“雄词变云雾”则比喻诗人的文辞如同变幻莫测的云雾,既有力量又能穿透迷雾,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我行睹遗迹,精爽如可遇。斗酒将酹君,悲风白杨树。

注释:我行走在邺城的遗址上,看到那些遗迹,仿佛可以再次遇见当年的光辉岁月。用一斗酒向曹公敬酒,秋风中传来阵阵悲凉的白杨树叶声。

赏析: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之情。这里的“精爽”指的是精神清明,没有杂质,暗指诗人在邺城遗址上感受到了历史的庄重和自己的精神状态的清爽。“精爽如可遇”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历史真实性的敬畏。“斗酒将酹君”中的“斗酒”代表着饮酒的数量不多,但却充满了敬意和情感;而“君”则是指那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即曹公(曹操)。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悲风白杨树”以自然界的景象来反衬人的情感,秋风中摇曳的白杨树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变迁,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