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
莫吟苦辛曲,此曲谁忍闻。
可闻不可说,去去无期别。
行人念前程,不待参辰没。
朝亦常苦饥,暮亦常苦饥。
飘飘万馀里,贫贱多是非。
少年莫远游,远游多不归。

【注释】

  1. 悲哉行:乐府《杂曲歌辞》。悲叹之词。
  2. 慈亲:父母亲。
  3. 主:主人。
  4. 苦辛:困苦辛酸。
  5. 忍闻:忍受得闻。
  6. 可闻不可说:只能听见,不能诉说。
  7. 参辰没:参星、辰星消失(参、辰皆星名)。这里指日月交食,即日食月食现象。比喻人世无常、世事难料。
  8. 朝亦苦饥,暮亦苦饥:早中晚都经常挨饿。
  9. 万馀里:一万余里。
  10. 贫贱多是非:贫困卑贱的人容易招来是非。
  11. 少年莫远游:少年人不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赏析】
    本诗是一首抒情之作,写旅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一开始“孤儿去慈亲”就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哀怨。接着诗人写到:“远客丧主人。”一个“丧”字,将离家在外之人与家中亲人分离的悲痛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莫吟苦辛曲,此曲谁忍闻。”更是将诗人内心的苦楚抒发无遗。最后两句“去去无期别,行人念前程。”则写出了旅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知前途的迷茫与不安。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首先,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读来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其次,诗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旅人的内心世界,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这种直白而真挚的表现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真实。最后,诗歌的结构安排也很有特点,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手法,先从最基本的家庭亲情入手,然后逐渐扩展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最终达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理解。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也更易于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