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年嗟未极,别绪复相依。
雁随春北度,人共水东归。
夜月临轩尽,残灯入晓微。
哀怨一罢曲,幽桂徒芳菲。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薛大入洛阳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释义:
- 惊年嗟未极,别绪复相依。
- “惊年”指诗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嗟未极”意为感叹时光尚未结束。“别绪复相依”则表达了在分别之际的依依不舍。
- 雁随春北度,人共水东归。
- “雁随春北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群雁向北迁徙;“人共水东归”则是说人们一同向东返回故乡。这里暗示着诗人与薛大的离别,也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夜月临轩尽,残灯入晓微。
- “夜月临轩尽”指的是夜晚月光照耀着轩窗,直至夜色消失;“残灯入晓微”则描绘了清晨残灯微弱地闪烁,暗示着黎明前的宁静。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稍显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哀怨一罢曲,幽桂徒芳菲。
- “哀怨一罢曲”意味着悲伤和怨恨的情感最终消散;“幽桂徒芳菲”则表示虽然桂花依然芳香,但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意义。这里的“幽桂”可能指的是隐逸之人,而“芳菲”则是形容桂花的美。诗人以此表达自己虽历经沧桑,但仍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即使面临离别,也不改其志。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首句感叹时光荏苒,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次句则描绘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第三、四句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清晨残灯的微光,营造了一种凄美的离愁;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经历的感慨和对于未来重逢的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