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诗句释义

1 送裴补阙入河南:这句表明了作者在这首诗中是作为送别对象的身份。”补阙”是中国古代官名,相当于现代的秘书或助理官。”裴补阙”则特指一个名叫裴的人担任补阙一职。”入河南”意味着裴补阙将要前往河南省的某个地方,可能是指他的工作地点或是他计划中的旅行目的地。

  1. 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这里的”青琐”通常是指皇帝的宫门,这里用来比喻高官显贵。”何事动行轩”可以理解为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事情使得裴补阙不得不离开他原本的工作地或者住所。”动行轩”表示行动起来,即裴补阙因为某种原因而离开了自己的居所。
  2.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这两句诗表达了裴补阙对自己忠诚和奉献的态度。”苦节”指的是裴补阙非常坚守原则和节操,不因个人利益而违背原则。”酬知己”则说明他对这位知心朋友(即可能的上司或上级)怀有深厚的感情,愿意为了这份友谊做出牺牲和努力。”清吟去掖垣”描绘了裴补阙离开自己工作的地方,即朝廷或官场时的情景,可能因为他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处理公务。
  3.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这两句描述了裴补阙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景象。”秋城”指的是秋天时的城镇或城市。”海树”可能是指靠近海边的树木。”寒月上营门”描绘了夜晚时分,月亮高悬于城墙之上的景象,可能是裴补阙经过一座城门,城门上的营房映衬着明亮的月光。
  4.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最后这两句则是对裴补阙即将到达的那个地方的描述。”邹鲁”可能是指古代的邹国(今山东邹城)和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一带),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以文化繁荣著称,因此用这两个字象征那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学术氛围。”诗书国”强调这个地方重视文学和学问,是一个文化昌盛之地。“应无鼙鼓喧”则表达的是裴补阙到了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后,应该可以暂时放下紧张忙碌的公务,享受一下宁静的文化生活,而不是被战争或喧嚣的声音所干扰。总的来说,这句话传达了一个信息:对于远离尘嚣、追求文化和学术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无疑是理想的归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