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若近远,苦雨隔还期。
闺岁风霜晚,山田收穫迟。
茅檐燕去后,樵路菊黄时。
平子游都久,知君坐见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苦雨隔还期”意思是:连绵的阴雨阻隔了回家的时间。诗人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连日的暴雨,使诗人无法按时回到家乡的惆怅。“茅檐燕去后”,描写诗人在农舍里看到燕子归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樵路菊黄时”,描写诗人在山间小路上看到菊花盛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平子游都久”,引用典故,平子即王粲,字仲宣,汉末建安七君子之一,与刘备同乡,曾随曹操到荆州。“知君坐见嗤”,用典,《晋书·文苑传》:“(左思)尝于都邑自言‘吾有百种以上,五言诗不出’。人或闻之,比为才尽,然卒善之。”后人因此作诗:“弱岁惊三语,长成负六经。既无金张贵,亦复范韩荣。朱紫盈门下,鸿鹄声路声。宁知临邛赋,不及洛阳城”。据此可知,诗人因不能施展才华而感到羞愧。“平子游都久”,引用典故,平子即王粲,字仲宣,汉末建安七君子之一,与刘备同乡,曾随曹操到荆州。“知君坐见嗤”,借用典故,《晋书·文苑传》:“(左思)尝于都邑自言‘吾有百种以上,五言诗不出’。人或闻之,比为才尽,然卒善之。”后人因此作诗:“弱岁惊三语,长成负六经。既无金张贵,亦复范韩荣。朱紫盈门下,鸿鹄声路声。宁知临邛赋,不及洛阳城”。据此可知,诗人因不能施展才华而感到羞愧。
【答案】
①苦雨隔断了归程②苦雨笼罩着农家③苦雨过后,山村的田里收获迟缓④傍晚时分,茅屋的屋檐上飞过燕子⑤秋末,樵夫的小路旁开满了菊花⑥我游历过京都多年,你怎会因此而笑话我呢
译文:
东边的田野如果离这里不远,那苦雨就会阻碍我们回家。
闺中的岁月里,天气已渐渐转晚,山里的农田收成也迟缓了。
茅屋的屋檐上燕子飞走了,山路上菊花开放了。
你游历京城已经很久,我知道你不会因为我而嘲笑我。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的前四句写了苦雨给作者带来的烦恼。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二句写连续的暴雨阻隔了作者的归程;三句写农家的田里收获迟缓;四句写傍晚时分,茅屋的屋檐上飞过的燕子。这四句写景都是从视觉角度写的,但都突出一个字——“苦”。第二、三句写景又都侧重一个“迟”字。第四句是写景兼抒情,通过景物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第五至八句写山村景色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茅檐燕去”,燕子离开茅屋飞走了;“樵路菊黄”,樵夫走的路旁的菊花已经黄了。这两句写景又都突出一个字——“黄”。第六句写所见:“樵路菊黄时”,“樵夫走的路旁的菊花已经黄了”;第七句写所闻:“平子游都久”,“平子即王粲,字仲宣,汉末建安七君子之一”,王粲曾经随曹操到荆州,诗人引以为荣。第八句写所感:“知君坐见嗤”。“知君”即“知己”。“坐见嗤”是说王粲因为不能施展才华而感到羞愧。
这首诗是借写山水田园之景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