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雍三秦地,登临实壮哉!
客心关外断,秋气陇头来。
归目浮云蔽,寒衣早雁催。
他乡有时菊,留赏故人杯。
【注释】
岐州:今陕西凤翔。
关外断:指客居他乡。
陇头:在今甘肃东部,是陇山的南端。古人常以之代指故乡。
归目浮云蔽:目光所及,只有浮云遮蔽。
寒衣早雁催:秋风吹动衣服,引起早行雁鸣。
他乡: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菊:这里泛指菊花。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末年(750-756),诗人客居长安时所作。
“岐雍三秦地,登临实壮哉!”起句开门见山,写自己登临岐州城楼所见之景。“岐”、“雍”二字,点明了地点。“三秦”,泛指长安以西地区。“壮哉”,赞叹之意。“壮哉”者,非谓山川之美,乃赞人之情也。诗人登高怀远,自然情思浩荡,壮怀激烈。
颔联“客心关外断,秋气陇头来。”承上启下,紧承首联中的“壮哉”二字。“关”,古时指函谷关。“断”,断绝、中断之意。“客心”,指游子之心。“关外断”者,指客居他乡,思念故土之情已断绝矣。“陇头”,泛指陇山一带。陇山是秦岭北段支脉,横亘于甘肃东部,故又称陇坻。诗人登上城楼,极目四望,只见关外的群山连绵不绝,关内的秋气正从陇坻吹来。两句中一个“断”,一个“来”,把作者羁旅漂泊之感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归目浮云蔽,寒衣早雁催。”承前启后,由眼前之景生发联想之辞。“归目”,即放眼四望的意思。“浮云蔽”,比喻自己的心思如浮云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排遣。“寒衣早雁催”,借候鸟南飞之典,抒发了对南方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寒衣”,这里指秋天的衣服。“早雁”,指雁群向南方迁徙。“催”,催促之意。两句中一个“蔽”,一个“催”,“蔽”与“催”都是写眼前景,但着眼点不同,一个是放眼四望,一个是凝望远望,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尾联“他乡有时菊,留赏故人杯。”收束全篇,寄寓着对友情的珍重与依恋。这一句是说:“虽然身在异地,但偶尔也能见到菊花开放,那也是值得高兴的啊!我要把这盛开的菊花留下来,赏给久别重逢的老友吧。”
此诗为边塞之作,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感情豪放,气势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