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

巽公院五咏禅堂

在地结茅草,团团抱空虚。

山花落幽户,中含忘记机。

涉有本不是,照空不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来如,鸟飞无遗迹。

注释:

发地结菁茅:指种下菁茅草。发地,种下;结菁,生长。

团团抱虚白:形容茅草环绕着一片空旷之地。

山花落幽户:山中的花儿落在深幽的窗前。

忘机客:忘却世事纷扰的隐士。

涉有本非取:涉事原本不是为了得到什么。

照空不待析:照见空性不需要分析。

万籁俱缘生:所有的声响都因缘而生。

窅然喧中寂:在喧嚣之中显得寂静。

心境本洞如:内心本来像洞一样清澈。

鸟飞无遗迹:鸟儿飞行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酬张少府》。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句“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描述了一种自然的景象。菁茅草生长在地上,围绕着一片空地,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空旷的地方。这里的“发地”、“结菁”都是种植的意思,而“团团抱虚白”则描绘了茅草围绕空地的景象。这一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为下文的意境铺垫了基础。

第二句“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追求的境界。山中的花儿落在深幽的窗前,这里的花象征着美好、纯洁和宁静。而忘记了世间纷扰的隐士正是这种境界的象征。这句诗通过描绘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涉有本不是,照空不待析”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在这里,“涉有”指的是涉事、做事,而“照空”则是照见空性、领悟真理。诗人认为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做事情的结果,而是在于领悟道理的过程。这一思想与禅宗的思想相契合。

第四句“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心中的境界。所有的声响都是因缘而生的,而在喧嚣之中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这里的“万籁”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音,而“窅然”则形容寂静的状态。这一句通过描绘声音与寂静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特见解。

第五句“心境本洞如,鸟飞无遗迹”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认为内心的世界就像洞一样清澈、深邃,而鸟儿飞翔时也没有任何痕迹。这里的“心境”指的是内心的世界,而“鸟飞无遗迹”则是说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一比喻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与禅宗的思想高度一致。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向往。它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