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蘖𪒶矣,惟根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咸来从。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苞蘖𪒶矣,惟根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注释】苞、𪒶:草木茂盛的样子。蟠:盘曲。弥巴:大貌词,指高大的树木遮蔽了荆山。蔽:遮蔽。荆山:山名,在今湖北西部。南极:极地。这里指北方边境。安:安定、安宁。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征战四方、巩固边疆的颂诗,表达了诗人对刘邦统一天下的赞美之情。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

苞𪒶𪒶矣,唯根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注释】苞、𪒶:草木茂盛的样子。蟠:盘曲。弥巴:大貌词,指高大的树木遮蔽了荆山。蔽:遮蔽。荆山:山名,在今湖北西部。南极:极地。这里指北方边境。以:助动词,表目的。安:安定、安宁。

【赏析】这首诗写刘邦率军征战四方、巩固边防的情况。首句“苞𪒶𪒶矣,唯根之蟠。”是说草木茂盛,枝叶繁茂盘曲,像巨大的树一样,遮蔽了荆山,使荆山北境得到安宁,从而保卫了北方边疆。次句“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写荆山被大树遮蔽,荆山以北的边陲得到了安宁。“弥”“蔽”二字生动形象,把草木茂盛、盘曲如树的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人仿佛看到荆山北面的边陲地区被草木茂盛的大树林遮蔽了,一派安宁景象,从而歌颂了刘邦巩固边防的功绩。

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注释】冃:敬仰。旧梁氏:即汉高祖刘邦,字季帝。旧梁氏,旧指刘邦的家乡沛县,因刘邦起事于沛县,后封国为梁国。缉绥:安定、稳固。江汉:指江河和汉水。江汉之阻:指长江和汉江一带的地理屏障。都邑:古称城市或都市。完:完好。

【赏析】这首诗描写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平定叛乱、巩固边防的情况。首句“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是说敬仰刘邦,因为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缉绥:安定、稳固。第二句“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写江汉一带地势险要,成为西汉王朝的屏障,城市得以完整保存。“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冃”在这里读作“敬”。这句诗的意思是敬仰刘邦,因为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意思是江汉一带地势险要,成为西汉王朝的屏障,城市得以完整保全。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注释】圣人:指刘邦。作:兴起、建立的意思。神武:指神武之才。用:运用、施展。臣:指刘邦手下的将士们。勇、智:勇武和智慧。奋不以众:奋不顾身。不:同“通”,表示否定。迹:足迹,这里指战死疆场的人的足迹。猷:谋略、计策。

【赏析】这首诗描写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情况。首句“圣人作,神武用。”意思是英雄豪杰兴起,英勇之才得以施展。次句“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意思是有勇有谋的将士们不怕牺牲。末句“投迹死地,谋猷纵。”意思是他们不惜生命投身战场,出谋划策毫不迟疑。这几句诗充分表现了刘邦善于用人、能将将士们团结一致作战的特点。

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定厥功。

【注释】寇仇:仇敌、敌人。化敌为家:变敌人为亲善之人。虑:考虑、思考。则:语助词。中:合适、得当。浩浩海裔:广阔无边的海洋。系缧:绑犯人用的绳子。降王:投降的王侯。厥功:其功绩。

【赏析】这首四句诗描写刘邦消灭敌军、安抚百姓、取得胜利的情景。首句“化敌为家”意思是变敌人为亲人。次句“虑则中。”意思是考虑问题正确合适。第三句“浩浩海裔”意思是辽阔无垠的大海。第四句“系缧降王”意思是捆绑了俘虏的首领,使他们归顺了汉朝。最后一句“定厥功”意思是取得了胜利。这几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歌颂了刘邦善于作战、善于治理国家的伟大成就。

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咸来从。凯旋金奏,象形容。

【注释】澶漫:遥远、漫长的样子。唐风:唐朝的音乐风格。九译:九州,泛指全国各地。咸:全都、尽数。咸来从:纷纷前来归附。凯旋金奏:指凯旋回朝,奏乐庆祝胜利。象形容:指凯旋归来的军队整齐壮观。

【赏析】这首诗描写汉武帝开疆拓土、战胜外敌、宣扬大唐文化的情况。首句“澶漫万里”意思是遥远漫长的道路。次句“宣唐风。”意思是宣扬大唐音乐风格。第三句“蛮夷九译,咸来从。”意思是各地少数民族纷纷前来归附。末句“凯旋金奏”意思是凯旋归来奏响了胜利的乐曲。这几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气势雄浑、声势浩大的场面,歌颂了汉武帝开拓疆域、战胜敌人的丰功伟绩。

罔不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