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
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
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
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
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
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内容、手法、表现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秋景诣琅琊精舍”:到了琅琊寺,秋天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诣,到达;琅琊,山名。

(2)

“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不断寻找超脱尘世之外的事物,但未能尽情领略其中的意境。屡访,多次拜访;尘外,尘世之外;幽赏,指欣赏自然景物而得到的情趣。

(3)

“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高爽的天空下,秋日的景色显得更加遥远,才真正看到了山水之清。高爽,高远明朗;清,清晰。

(4)

“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登上岩顶亭子休息,傍晚时分观赏着云气形成的山谷。陟,登。壑,山谷。

(5)

“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天色渐晚,寒意四野弥漫,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苍茫,苍凉空旷。迢递,遥远。

(6)

“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心中充满对这宁静夜晚的喜爱,身受道门的拘束却依然留恋不已。意有,内心有所向往。符守,指道教中的道士或道士所居住的地方。

(7)

“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我与那些出家为道的人一起谈论佛法,他们行走在茂密的树林中,潇洒自如。悟言,领悟佛理,此处指与僧人谈论。缁衣,僧尼穿的衣服,借指出家人。萧洒,洒脱。中林,深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琅琊寺后写的诗篇。诗人游历了琅琊山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琅琊的美景,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了,富有诗意。

【答案】

译文:

我来到琅琊寺,欣赏到美丽的秋景。我一直寻找超脱尘世之外的事物,却未能尽情领略其中的意境。天空高远明朗,秋日的景色也显得遥远,才真正看到了山水之清。我登上岩顶亭子休息,傍晚时分观赏着云气形成的山谷。天色渐晚,寒意四野弥漫,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心中充满对这宁静夜晚的喜爱,身受道门的拘束却依然留恋不已。我与那些出家为道的人一起谈论佛法,他们行走在茂密的树林中,潇洒自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