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
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
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
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
积喧欣物旷,耽玩觉景驰。
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慈恩精舍南池作(注:慈恩寺,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寺院。南池即今西安的大雁塔附近)
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
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
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
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
积喧欣物旷,耽玩觉景驰。
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注释】
清境:清静的处所
岂云:怎么能够说,岂敢说。
炎氛:炎热的烟雾
重门:高大厚重的城楼
绿阴:树木的绿色荫凉,形容树荫浓密
菡萏:荷花的美称
散清浅:散开清澈的水
动涟漪:激起水波荡漾
缘崖:沿着山崖
摘紫房:采摘紫色的花房
扣槛:敲打栏杆
浥浥:微润的样子,形容雾气弥漫,沾湿了衣襟。
馥馥:香气浓郁的样子
幽襟:幽深的胸怀
积喧:积累的嘈杂声
物旷:自然景物的空旷
耽玩:沉溺于玩赏
景驰:风景飞逝
明晨复趋府:明天早晨又要回到官府中
幽赏:在幽静的环境中欣赏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对佛寺南池美景的描写和赞美。首联“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点出了作者来到佛寺南池后,心境由烦热转清凉,心情由烦躁转为宁静。第二联“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描写佛寺南池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池塘里满塘的荷花。第三、四句“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描写池中的石头和树林发出的光芒,使得池塘水面上泛起了涟漪。五、六句“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描写攀爬佛寺南池周围的山崖,摘取紫红色的花朵;同时,还捕捉到了池中的灵龟游动的情景。七、八句“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描述了清晨时分,佛寺南池周围的空气清新湿润,让人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九、十句“积喧欣物旷,耽玩觉景驰”,写出作者在佛寺南池欣赏景色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十一、十二句“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表明作者将再次回到官府中去,而这次在佛寺南池的幽静美景,将会成为他日后回忆的美好时光。全诗以佛寺南池为背景,通过对佛寺南池周边景色的详细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且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