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烟树万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罗。
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
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湘中作
千重烟树万重波,因便何妨吊汨罗。
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
臣心未肯教迁鼎,天道还应欲止戈。
否去泰来终可待,夜寒休唱饭牛歌。
注释:
- 湘中作:在湘江中所作。湘江流经湖南省,是古代诗人常游之地。
- 千重烟树万重波:形容湘江两岸的景色,烟雾缭绕的树木和层层叠叠的波浪。
- 因便何妨吊汨罗:既然在这里,为什么不顺便去吊祭一下屈原呢?汨罗江是屈原投江的地方。
- 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屈原是楚国人,而北方的秦国正在发生动乱。作者感叹自己身处南方却对北方的事情感到惊讶。
- 臣心未肯教迁鼎:指作者自己不愿意像商汤那样改变国运,不愿让国家从殷朝变为周朝,即不愿“迁鼎”。
- 天道还应欲止戈:意思是说上天的意志应该是停止战争,恢复和平。
- 否去泰来终可待:否卦(代表黑暗、困境)过去,泰卦(代表光明、繁荣)将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期待。
- 夜寒休唱饭牛歌:在寒冷的夜晚不要唱歌,因为牛在寒冷的天气下会吃不消。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诗人通过对湘江景色的描绘,引出了对屈原的纪念。然后,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战乱的担忧,以及对国家稳定的期望。最后,诗人用“否去泰来终可待”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远大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