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分两路,此地是通津。
云净山浮翠,风高浪泼银。
人行俱是客,舟住即为邻。
俯仰烟波内,蜉蝣寄此身。

过湖口

江湖分两路,此地是通津。

云净山浮翠,风高浪泼银。

人行俱是客,舟住即为邻。

俯仰烟波内,蜉蝣寄此身。

译文:
经过湖口,我看到江湖分为两条道路,这里是通津。
云雾消散,青山如画,风吹过水面激起层层浪花。
人们行走都是过客,船只停泊就是邻居。
我俯视着烟雾弥漫的江面,感觉自己就像蜉蝣一样微不足道。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过湖口景象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人以“江湖分两路,此地是通津”开篇,描绘出湖口的地理特点。江湖分为两路,意味着这里是一个交汇之地,既有自然的风光,也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而“此地是通津”则暗示了这里的交通要道地位,可能是一条重要的河流或者航道。

诗人用“云净山浮翠,风高浪泼银”来描绘周围的环境。云雾散去,青山若隐若现,仿佛被水波轻轻托起,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风吹过来,波浪翻滚,犹如银色的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湖口的自然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在后四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感受。“人行俱是客,舟住即为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人们都是过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像客人一样生活,没有归属感。而船只停泊在这里,与岸上的人们形成了邻里关系,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最后两句,“俯仰烟波内,蜉蝣寄此身”,则是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蜉蝣是一种极小的昆虫,它们在水面上飘荡,生命非常短暂。诗人将自己比作蜉蝣,寄托了他对生命的感慨。他意识到生命如同烟波中的一片树叶,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浪吞没。因此,他感慨自己如同蜉蝣一样,寄居在这个短暂的世界中。

这首诗通过对湖口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感悟。他的诗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