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接寒食,莺花寥落晨。
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凉似三秋景,清无九陌尘。
与余同病者,对此合伤神。

【注释】

上巳:古代风俗,每年三月初三日举行盛大的踏青活动,亦称“修禊”。寒食:指寒食节的前一天。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古人有禁火寒食的习惯,故名寒食。莺花:春景。寥落:冷落。

泼火:用火烧草,用以驱虫。踏青:春天游春赏花。三秋:一年中第三个秋天。九陌:京城里的大道。与余同病者:和我一样患病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诗。首句以“上巳接寒食”点明题旨,说明此诗所写是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即寒食节的上一天——上巳节。次句点出时序:“莺花寥落晨”,意谓此时正值春天将尽,百花凋零,只有晨鸟鸣啭。第三句写春雨绵绵:“微微泼火雨”,“微”字极言其轻细,“泼火”二字则写出了春雨如火燎原之势。第四句写春雨给春光带来的凉意:“草草踏青人”,意思是说人们匆匆忙忙地出来踏青,因为春雨来得太快,天气太凉,所以人们只好草率从事。第五句写春雨过后的景色:“凉似三秋景”,意谓此时的春光已不如三秋(即晚秋)那样宜人;但比之于九陌上的尘土,却更显得清新可喜。最后一句写自己与众人的感受:“清无九陌尘”,意思是说在春雨过后的清明时节,人们可以摆脱世俗的烦恼,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全诗以“上巳接寒食”为起兴,以“草草踏青人”为收结,中间四句则是诗人对上巳节景象和感受的具体描写。前两句写景物,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物图;后两句写情思,抒发了自己和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