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一

释义:
豪爽的游子,被势利之门所困扰。如何感叹兰膏,感激却生怨愤。众人争相追随明君,却抛弃了道义。云渊既然已失,罗网又能与谁论说?箕山有高节之士,湘水有清源。只有白鸥鸟,可为洗心之言。

译文:
豪放的游子,被权贵的门阀所困扰。为何感叹兰膏,感激却生出冤屈。众人争相追随明主,却抛弃了道义。云渊既然已经失去,那又有什么可以谈论?箕山有高洁的节士,湘水有清澈的源头。只有白鸥鸟,可为洗心之言。

注释:

  1. 朅来:意为突然而来。
  2. 豪游子:豪爽的游子,指志向远大、性格豪放的人。
  3. 势利祸门:意指因权势和利益而陷入困境。
  4. 兰膏叹:兰花般的香气,比喻美好的品质或才能。
  5. 激愤自生冤:因愤懑而产生了冤屈。
  6. 明所避:指明智之人所避免的事物。
  7. 道犹存:道德仍然存在。
  8. 云渊:指云深之处,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9. 罗网:比喻束缚、限制。
  10. 箕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以山形似箕而得名。
  11. 湘水:指湖南一带的河流。
  12. 清源:清澈的源泉,比喻高尚的品质或行为。
  13. 白鸥鸟:白鸥,即海鸥,常被视为忠诚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豪爽游子在权贵面前的困境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正义的坚持和追求。诗人用兰膏和激愤自生冤等词汇,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的矛盾冲突。同时,通过对云渊和箕山、湘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高尚品质的向往。最后,诗人以白鸥鸟为喻,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