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
锡圭仍拜下,分命遂居东。
高旆翻秋日,清铙引细风。
蝉稀金谷树,草遍德阳宫。
教用儒门俭,兵依武库雄。
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

威名显赫,春卿礼乐 —- 耿湋《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赏析

在唐代众多诗人中,耿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脱颖而出。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之中。例如,他的作品《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就是一首展现其深厚文化底蕴和卓越文学造诣的杰作。

这首诗是耿湋对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的颂扬,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副相(相当于宰相)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声望,春卿则代表着高尚的礼节与美好的音乐文化。这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庄重而又典雅的氛围中。

接下来的句子“锡珪仍拜下”,形象地描绘了蒋尚书的谦逊态度以及朝廷对高级官员的尊重。而在“分命遂居东”一句中,诗人通过“分命”这个词,巧妙地表现了朝廷对其委以重任的肯定。这不仅是对蒋尚书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政治地位和责任的象征性描述。

随后的景象转换到秋天的景色,用“高旆翻秋日”形容大旗随风飘扬,“清铙引细风”则是用清脆的铙声伴随微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气氛。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物的活动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诗中还特别提到了金谷树的稀少和德阳宫的草长,这两个细节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辉煌和文化氛围。而“教用儒门俭,兵依武库雄”两句则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和影响,一方面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展示了一个完整治国理念的多维度思考。

诗歌的最后两句“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更是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赞美之情。这里引用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周朝的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治理国家,被后人视为贤臣的代表。通过这种比喻,诗人向蒋尚书表达出极高的评价和敬意,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人的颂扬,更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风貌和文人精神的史诗。耿湋通过对具体场景的精细描绘和深情抒发,成功地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历史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