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青门去,疏钟隔上林。
四郊多难日,千里独归心。
暮鸟声偏苦,秋云色易阴。
乱坟松柏少,野径草茅深。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何由听白雪,只益泪沾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注释:晚秋时节,我向东游历,寄予我的友人。)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秋天的时候,决定外出旅行,去拜访他的一位朋友。”晚秋”指的是秋季的末尾,”东游”则表示他选择了一条向东的路线。”寄”字表明这是一次告别的行为。步出青门去(注释:走出城门,开始旅行。)
“步出青门”描绘了出行的场景,古代的城门通常有青色的砖石或城墙,所以用“青”来形容城门。“去”字表现了出发的动作。疏钟隔上林(注释:远处传来钟声,隔着上林。)
“上林”是指长安城内的一个皇家园林,这里可能指诗人所要前往的地方。”疏钟”可能是指稀疏的钟声,暗示着时间是在傍晚时分,因为钟声往往与夜晚的时间关联起来。四郊多难日(注释:周边地区正经历着困难的日子。)
“四郊多难”指的是周边地区正在经历困难和不稳定的情况,可能是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困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状况。千里独归心(注释: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归乡的念头。)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独归心”表达了诗人独自旅行时的孤独感和归家的愿望。暮鸟声偏苦(注释:傍晚时分,鸟儿叫声显得格外凄凉。)
“暮鸟”通常指傍晚时分的鸟类,它们的叫声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凄凉的感觉。“苦”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悲伤或哀愁。秋云色易阴(注释:秋天的天空色彩容易让人感到阴暗。)
“秋云”指的是秋天的天空中飘浮的云彩,“易阴”则是指容易给人一种阴沉、不明亮或者忧郁的感觉。乱坟松柏少(注释:荒芜的墓地上的松柏较少。)
“乱坟”可能指的是杂乱无章的坟墓,“松柏”是常绿植物,常用来象征坚贞和长寿。“少”则表示数量上的不足。野径草茅深(注释:荒废的小路两旁长满了草丛和野草。)
“野径”指的是乡村间的道路,“草茅”指的是覆盖在地面上的草和茅草,它们生长得旺盛,形成了一片浓厚的绿色。“深”强调了道路两旁草木的生长状况。灞涘袁安履(注释:站在灞水岸边,仿佛看到了袁安的鞋子。)
“灞水”是黄河支流之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袁安鞋”是一种古代鞋履的名字,可能是一种布鞋。这里的描述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行走在荒凉之地时的心情和感受。汾南宓贱琴(注释:站在汾水的南边,想起了宓妃弹奏的琴音。)
“汾水”是黄河另一条支流,流经山西省中部。“宓妃”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据说生活在西周时期。“贱琴”意味着不再弹琴,可能是因为失去了某种东西或心情不佳。这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沉思。何由听白雪(注释:怎样才能听到那洁白如雪的声音?)
“白雪”通常是指清澈而纯净的声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音乐或声音的向往和渴望。只益泪沾襟(注释:只能让泪水沾湿衣襟。)
“益”在这里是增加的意思,“泪沾襟”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乡或感慨而流泪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和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