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素秋时节天地肃,荣秀丛林立衰促。
有同人世当少年,壮心仪貌皆俨然。
一旦形羸又发白,旧游空使泪连连。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与语言表达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分析。注意从炼字、用典、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首联写阳春三月时物华天宝,景色迷人,然而人却衰老了;“素秋时节天地肃,荣秀丛林立衰促”二句,写深秋季节,草木凋零,生机不再,人亦如此,壮志凌云,如今却已年老体衰。“有同人世当少年,壮心仪貌皆俨然”,诗人自叹当年也曾年轻有为,抱负远大,仪表堂堂。“一旦形羸又发白,旧游空使泪连连”,诗人叹息自己的一生已经过去,如今只能徒唤奈何。
【答案】
译文:
春天万物生长茂盛,人却老了;秋天草木凋零,人也老了。曾经年轻英俊,如今却白发苍苍。人生短暂,往事如烟,只有空流泪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诗,抒发作者在壮年时期满怀豪情壮志,及至暮年而功业未就、年华已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春天万物蓬勃,而自己却已老迈衰颓,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对比啊!一个“和”字,既表现了春天万物的欣欣向荣,也暗示出作者内心对这种美好景象的渴望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岁月流逝、青春不在的伤感情绪。一个“又如何”问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可奈何之情。
第三、四两句由上文的“和”转写“肃”,由“春光明媚”转到“秋色萧瑟”。一个“肃”字,将大自然由温暖变为寒冷,由生机勃勃变为萧条沉寂,使人感受到一种凄冷的气氛。“荣秀丛林立衰促”,是说春天的树木花草繁茂葱茏,秋天的草木则凋零枯败,草木枯荣的变化,正象征着人的一生。“荣秀”“衰促”相对,“丛林”“空使泪连连”相映,写出了人的生命之短。
“有同人世当少年,壮心仪貌皆俨然”,诗人以“少年”自比,说自己曾经年轻有为,抱负远大,仪表堂堂。“仪貌”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当年的风度翩翩,又暗示出其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情壮志。一个“俨然”字,表明诗人对自己年轻时的形象十分满意,自信满满。
“一旦形羸又发白”,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论语·述而》载:“子曰:‘甚矣吾衰也!’《诗经·卫风·淇奥》:“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这两个典故分别指代孔子和庄子,都是借鸟的比喻来说明人的衰老过程。“一旦形羸又发白”一句,就是诗人感叹自己年华逝去,头发都变白了。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旧游空使泪连连”,意思是过去的一切欢乐的往事都成空,只能徒唤奈何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一生的荣辱得失,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悲凉心境和对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