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诗句逐句翻译及注释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 解释: 我与我的朋友们在此地任职,也曾怀念过宓子贱这样的贤人。
- 注释: “吾友吏兹邑”指的是诗人在县衙中任职。”亦尝怀宓公”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著名贤人的追忆和敬仰。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 解释: 我们怎么会知道,在梦境或睡眠之间,突然能与那些已故的精灵进行交流呢?
- 注释: “安知梦寐间”是说无法预知其梦醒之时。”忽与精灵通”则是诗人对于这种超自然现象的想象。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 解释: 第一次见到此景时,便感到深深的感慨;之后再次来访,又激发了更深的思考和情感。
- 注释: “一见兴永叹”描绘了初次接触后的强烈情感。”再来激深衷”则表示这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加深。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 解释: 我的随从们如何缓慢前行,他们都是年迈的长者。
- 注释: “宾从何逶迤”形容队伍行进缓慢的样子。”二十四老翁”则具体指代了年龄较大的人员。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 解释: 于是我们在那里竖立了一块碑石,它突兀地耸立在长林之东。
- 注释: “于焉建层碑”表明了竖碑的动作。”突兀长林东”描述了这块碑石的位置和其给人的印象。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 解释: 虽然我是写作者,但并无骄傲之色;而过往的行人都被这股遗风所感动。
- 注释: “作者无愧色”表示诗人谦逊的态度。”行人感遗风”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情感共鸣和尊敬。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 解释: 当我们坐下后,只见高高的山峰渐渐消失在视线中,周围只剩下空荡荡的秋山。
- 注释: “坐令高岸尽”描绘了观察者与高山之间的距离变化。”独对秋山空”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空旷的感觉。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 解释: 即使是一块石头也不应轻视,因为这句话蕴含的意义深远且难以穷尽。
- 注释: “片石勿谓轻”提醒人们即使是小物也不可忽视其价值。”斯言固难穷”表示这样的智慧和真理是丰富且复杂的。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 解释: 远处的龙盘旋着,颜色如丝般细滑,一只喜鹊俯瞰波浪之中。
- 注释: “龙盘色丝外”形象地描绘了龙的形象。”鹊顾偃波中”则描绘了喜鹊的动态和位置。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 解释: 此碑矗立于此,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它坚毅的姿态直指苍穹。
- 注释: “形胜驻群目”说明此碑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坚贞指苍穹”则形容了这种坚毅不屈的精神指向天空。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 解释: 我不是王仲宣那样的文人,但我离开此地时,心中满是启发和思考。
- 注释: “我非王仲宣”是对王粲的一种谦称。”去矣徒发蒙”表示尽管离去,但收获了很多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