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
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
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
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
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
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
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退无偃息资,进无当代策。” 这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既没有能力像古人那样隐居避世,也没有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对人才的渴求。

第二句:“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他觉得自己就像被时代抛弃的人一样,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这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第三句:“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登上皇宫之门,远眺伊洛河畔的景象。这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这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因为他既渴望为国家服务,又感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

第四句:“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长河已经变得空旷,千里之外的寒气更加浓厚。这暗示了他所处的困境,以及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悲观。

第五句:“家本渭水西,异日同所适。”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有故乡的亲人和朋友可以依靠。这显示了他的坚韧和乐观。

第六句:“秉志师禽尚,微言祖庄易。” 这两句诗表明了作者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古代圣贤思想的尊崇。他认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应该与古代圣贤相一致,而他的学问也应该遵循古代圣贤的思想。这反映了他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第七句:“一辞林壑间,共系风尘役。”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水之间的生活状态。他虽然身处官场,但仍然保持着一份清高和独立。这显示了他的个性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第八句:“交朋忽先进,天道何纷剧。”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怀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他认为朋友突然离去,而天道却如此多变,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这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珍惜和对命运的感慨。

第九句:“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认为即使有机会逃离现实,但他还是选择了留在官场,因为这是他的责任所在。这显示了他的责任意识和对现实的坚守。

第十句:“偶沮溺”:这里指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贤臣,因直言进谏而被排挤,最终投江而死。屈原以他的才华和正直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苦,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第十一句:“偶沮溺”:这里指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顺应自然、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不受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脱。庄子的生活态度和他的哲学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成为了一种追求自由和解脱的象征。

第十二句:“偶沮溺”:这里指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陶渊明选择隐居田园,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一种简单、平和的生活。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第十三句:“偶沮溺”:这里指李白。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放、奔放的风格。李白擅长写诗、饮酒、作赋,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第十四句:“偶沮溺”:这里指杜甫。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杜甫擅长写诗、写文章,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代表。

第十五句:“偶沮溺”:这里指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词人等多方面的杰出人物。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词作品清新脱俗、意蕴深远,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第十六句:“偶沮溺”:这里指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多方面的杰出人物。他在政治改革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他的诗词作品清新脱俗、意蕴深远,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代表。

第十七句:“偶沮溺”:这里指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军事家、政治家等多方面的杰出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