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偶羡明代,学诗观国风。
自从来阙下,未胜在山中。
丹桂日应老,白云居久空。
谁能谢时去,聊与此生同。

【解析】

这是一首怀乡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原因远离故土、身处仕途的孤独和无奈。全诗以“羡”字起笔,写自己向往归隐之情;第二联写自己来长安后,未能忘情于山林的情怀;第三联写自己虽在官场,但内心依然渴望像山中人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末联点出题意,抒发了诗人想要辞官归隐,与山林作伴的愿望。

【答案】

①羡:羡慕。②明朝:指明晨。③国风:古代《诗经》中的《国风》,这里泛指诗歌。④阙下:宫阙之下,即朝中。⑤谢:辞去。⑥聊:姑且,暂时。

译文:

我常常羡慕那些生活在山中的人,他们生活简朴自然,没有官场上的烦恼。自从我来到长安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找到过这种闲适的感觉了。

丹桂虽然日久年深,但它终将老去;而我身在官场,却无法像山林中的隐士一样过着闲适的生活。

谁能理解我现在的心情?只能暂且与我同此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情怀,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首句“心偶羡明代”,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明朝”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个日子,而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在诗人看来,只有在明晨,才能真正感受到山林的清新和宁静。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接下来“学诗观国风”,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为何会如此向往山林生活。在这里,“国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也就是当时流行的诗歌形式。诗人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真。而这种感受,正是他在官场生活中所缺失的。因此,他才会在心中暗暗地萌发出想要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冲动。

尽管诗人已经做出了决定,但他仍然感到有些不舍。“自从来阙下,未胜在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从我进入朝廷以来,就一直没有能够找到过那种如同山中人般的悠闲自在的感觉。这里的“阙下”是指朝廷,而“山中”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失望。

最后两句“丹桂日应老,白云居久空”,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设想。他认为,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些曾经陪伴他的丹桂、白云都将逐渐老去、消失,而他也将不得不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这里的“谢时去”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而“聊与此生同”则表明了诗人愿意放弃一切,与这片山林永远相伴的决心。

整首诗以“羡”字开头,贯穿始终的是诗人对于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这种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