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声特特,去入天子国。
借问去是谁,秀才皇甫湜。
吞吐一腹文,八音兼五色。
主文有崔李,郁郁为朝德。
青铜镜必明,朱丝绳必直。
称意太平年,愿子长相忆。
【注释】
1.送皇甫湜赴举:送别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皇甫湜。
2.马蹄声特特:指马蹄声急促而有力。
3.去入天子国:指皇甫湜即将进入天子之国,即朝廷。
4.借问去是谁:借问即将离开的人是谁。
5.秀才:古代学生对未做官的读书人的称呼。
6.吞吐一腹文:形容皇甫湜学问渊博,文思敏捷。
7.八音:指古乐器,这里泛指各种艺术才能。五色:指五彩,这里比喻才艺多姿多彩。
8.主文:主持科举考试的考官。崔、李:指唐人崔元略和李齐物,都是当时很有才学的进士,因考中状元后分别改名为崔颢(字文昌)和李邕(字文邕),故后人以“崔李”并称,这里用以代表当时的主考官。
9.青铜镜必明:比喻考官公正无私。
10.朱丝绳:用红色的丝绳系在铜镜上作为标志,比喻考官的权威不容置疑。
11.称意太平年:意为在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的年代。
12.愿子长相忆:希望您永远记着我们的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皇甫湜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诗中既赞扬了皇甫湜的才华横溢,又祝愿他金榜题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赞美也有期待,既有祝福也有期盼,充满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