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
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
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
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解析】
本诗是一首赠友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诫之意。首联写僧人与鸟儿、兽类相处融洽,没有发生什么矛盾。颔联写僧人在教人坐禅时,不因自己缘未了而推辞。颈联说明自己来此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师父的衣钵,学习佛法,修身养性。尾联写自己早有退意,后因师父远公的教诲,才坚定了修道的决心。
【答案】
译文:
入讲鸟常狎,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
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
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注释:
①都非缘:指佛教中的“因缘”概念。②曾:《诗经》中“桑扈之野”“爰采桑于郊”等篇,都是以桑扈鸟喻男子。③微:这里用来形容佛法微妙精深。④衣钵:佛家语,借指佛教经典。⑤松宇:指山林中的幽居之所。⑥善哉:赞美之词。⑦远公:即慧远法师。《高僧传·竺法汰传》载,慧远法师“少游学京都,明经涉史,洞洞穷流,略无不知。……乃出庐山结草庵于东山之上。……每讲经礼,从学者常有百数”,可见其学识渊博。⑧《金光明经》:佛教经典,为汉明帝所译。⑨《金刚经》:佛教经典,为后汉末年支娄迦谶所译。⑩《涅槃经》:佛教经典,为北齐天保年间释宝唱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