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计秋期,长安在梦思。
多逢山好处,少值客行时。
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
停骖一惆怅,应只岭猿知。
【注释】
商山道中:商山,在陕西商县西南。唐时,商州为山南东道的治所,故称商山。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流寓商山途中所作。
春去计秋期,长安在梦思。
春天过去,秋天即将来临,长安城在梦中还在想念着。
多逢山好处,少值客行时。
常常遇到山景优美的地方,很少碰上行人来往的时候。
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
朵朵白云竞相飞上山峰,山涧里的鲜花相互交错掩映。
停骖一惆怅,应只岭猿知。
驻马停留下来,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惆怅之情,只有深山中的猿猴知道。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的流寓商山途中。首句“春去计秋期”,“春”与“秋”互文见义;“计”,犹言“当”、“须”。第二句“长安在梦思”,以梦思长安来衬托旅途的艰辛、凄清;“在”字下得极好,使全诗笼罩在一种迷蒙怅惘的境界之中。第三两句写“多逢山好处,少值客行时”,这是旅途中常有的两种景象:一是山色空蒙的雨后春容,二是山路盘旋曲折、人迹罕至之处。这里诗人选取了这两种景象,而着重表现后者。第四句写“云起争峰势,花交隐涧枝”,“云”与“花”是互文见义的,这两句写山间的景色,用笔十分轻灵。第五句写“停骖一惆怅”,“停骖”指停下车来,“惆怅”是说因山中景物引起心中的惆怅之情。末一句“应只岭猿知”,写诗人内心的感受,只有深山中的猿猴知道。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诗人在商山途中的感受和所见的山间美景。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雅宁静,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