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何辽旷,风波遂极天。
西江三纪合,南浦二湖连。
危堞临清境,烦忧暂豁然。
九围观掌内,万象阅眸前。
日去长沙渚,山横云梦田。
汀葭变秋色,津树入寒烟。
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
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
【注释】:
岳州西城:指湖南岳阳楼。岳州,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北岸,有岳阳楼。西城,在岳阳楼上。
水国何辽旷:水国,即水乡,指洞庭湖地区。何辽旷,多么辽阔广大。
风波遂极天:风云变幻,波涛汹涌,一直延伸到天际。
西江三纪合:指湘江与洞庭湖的分界线,即湘江入洞庭湖处,古称巴丘。合,连接。
南浦二湖连:南浦是指湘江进入洞庭湖后,由东向西分为两条水道,故名南浦。二湖指湘江中的两条大支流,即潇、湘二水。连,连接。
危堞临清境:危堞,即高耸的城防,这里指岳阳楼上的城墙。临清境,靠近清澈平静的水边,意指登上岳阳楼可以俯瞰湖面景色。
烦忧暂豁然:“烦忧”即烦闷忧愁,“豁然”意为突然开阔,形容登楼远眺后的心情顿觉开朗。
九围观掌内:观,观察;掌,手掌;九观,即九洲,泛指天下;掌内,手中掌握之中。
万象阅眸前:万物尽收眼底,眼前景象万千。
日去长沙渚:日落时分离开长沙城外的沙洲。去,离去;渚,水中的小岛或沙洲。
山横云梦田:山横指云雾缭绕中的山峦,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这里指云梦泽中一带。田,田地。
汀葭变秋色:汀葭指水边芦苇。变,改变颜色;秋色,秋天的景色。
津树入寒烟:津,渡口;树木在寒冷的烟雾里显得更苍老。
潜穴探灵诡:潜穴,洞穴;灵诡,神秘诡异。
浮生揖圣仙:浮生,人生;揖,敬礼;圣仙,圣人仙人。
至今人不见:至今,到现在;人不见,没有人再见到。
迹灭事空传:迹灭,痕迹消失;事空传,事情已经无法证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所作。诗题一作《岳州别旧》。当时李白在岳州(今岳阳市),他站在岳阳楼上,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心情十分激动和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望岳》的诗歌。
此诗开篇写登岳阳楼时所见之景,以“水国”起笔,写洞庭湖浩瀚无边、波澜壮阔的景象。接着写自己登楼远望,看到湘江与洞庭湖的分界线——湘江东进洞庭湖的分水岭——巴丘,以及湘江中流向洞庭湖的两个分支——潇湘二水。这些描写都是从远处着眼,为下两句进一步写近景蓄势张势。然后诗人的视线转向脚下,描绘出岳阳楼高耸云霄、屹立江畔的雄姿。
第三句“西江三纪合”,写诗人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滚滚长江向东奔腾而去,一直延伸至天际。“三纪合”,指长江自三峡到入洞庭湖处,共分为三段,合起来恰如一条长线。“南浦二湖连”,写的是湘江下游入洞庭湖后,由西向东分为两条支流——潇湘二水,它们也像两条巨龙一般连在一起。诗人抓住这两座名山的特点,加以夸张,使读者感到它们仿佛就在眼前。
“危堞”两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后所看到的景物。高楼之上,视野开阔,但不免令人产生忧虑之感。不过很快,作者就从这种忧虑之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和愉悦。“九围观掌内”,意思是说环顾四周,手能掌握之处都是如此美妙的景象,简直让人目不暇接了。而“万象”一句,则是说眼前的一切景象都呈现在眼前,令人目不暇给。
“日去”两句,写诗人在欣赏了美景之后,又想到自己的身世。“日去”,指夕阳西下;“山横”,是说夕阳斜照在山岭上。“云梦田”,指云梦泽一带的农田。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夕阳比作是一位横卧在山前的老者;云梦泽的农田则被比作是老人的白发。
最后两句“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是说诗人在登岳阳楼上远望后,忽然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似乎能够探入深山古穴中去寻找那神奇奥妙的事物;又似乎是在与那些超脱世俗的圣人仙人交谈。“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那种热闹繁华的社会生活的无限留恋和感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