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送严大夫之桂州,后四句描写了沿途所见的山水风光及民俗风情。第一联“旌旆过湘潭”,点出送别;第二联“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写出了地点。第三联“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交代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物产情况;第四联“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描写了沿途的民俗风情。

【答案】

①诗句注释:旌:古代一种仪仗用的大旗;麾:古代指挥用的大旗;莎:古地名,今湖南邵阳市境内;百越: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九疑山:古称五岭之一,在今桂林东南;似:好像、仿佛;谙:熟悉、了解。

译文:军旗飘动,经过湘潭,那幽深的奇山秀水我都一一探访;莎城县位于百越的北部,我们行走在九疑山的南面。那里有丰富的土地出产桂花,一年四季都养蚕。听到歌声就像乐曲,这里的风土人情彼此都十分了解。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严大夫之桂州(今广西南宁一带)时写的一首送别诗。首联“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点出了送别和所要到达的地方,即桂州。颔联“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具体交代了所经之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物产情况。颈联“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交代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物产情况。尾联“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描写了沿途的民俗风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