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除书出,寻僧问海城。
家从中路挈,吏隔数州迎。
夜蚌侵灯影,春禽杂橹声。
开图见异迹,思上石桥行。

【注释】九陌:官道。除书:任命文书。海城:地名,在今浙江临海县东南。中夜:中途。石桥:即台州石梁,为古代名胜。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董卿赴台州,心情是很愉快的。开头两句写他到任后的情景。“九陌”指京城长安的官衙和街道。诗人到任后,皇帝颁下一道任命文书,命令他到各地去当官。“寻僧问海城”,是说他要出京去拜访一位僧人,向他打听海城的近况。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初离京师时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理。第三、四句写诗人与家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家从中路挈”,是从京都长安往西路走;“吏隔数州迎”,是从京都长安往东路走。诗人离家时,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挈”字写出了诗人与家人分别时那种依恋难舍的心情。“吏”指地方官吏。“数州”指杭州、越州等地。诗人与家人告别后,一路顺江东下,而地方官吏却远隔几州来迎接。这样一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因此,诗人不禁思念起妻子儿女来。“夜蚌侵灯影”一句描写诗人离开京师以后,夜晚回家时的景象。“夜蚌”指萤火虫之类,古人以为萤火虫能照明道路。“侵”字写出了萤火虫飞入灯光之中,使灯火显得更加昏暗的情形。“春禽杂橹声”一句描写诗人在归途中听到的各种声音。“春禽”指各种小鸟。“杂橹声”指船桨声夹杂着鸟鸣之声。这些声音给旅途增添了一种情趣。

五、六句描写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见到的奇异景象。“开图见异迹”是说打开地图一看,上面竟有一处奇异的地方,那地方叫石梁,就在台州境内。石梁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古迹之一。据《晋书·王献之传》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献之)曾游历浙江一带,看到这里的奇山异水,十分高兴,他在石头上题写了一首七言诗:“山阴道士绝纤介,羽人好事来何方?一食千里闻一香,不知东西南北藏。”后来人们把这首诗简称为“兰亭序”。这里说的“开图见异迹”就是指的兰亭这一胜地。“思上石桥行”是说想到这里就想到兰亭石桥上去游览一番。诗人对兰亭石桥非常向往。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但诗人并没有过多地描写离别时的情景,而是通过描写诗人到任后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