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
因高见远境,尽此数州内。
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
离离树木少,漭漭湖波大。
日暮千里帆,南飞落天外。
须臾遂入夜,楚色有微霭。
寻远迹已穷,遗荣事多昧。
一身犹未理,安得济时代。
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
【注】石头滩:指今安徽当涂。
【注释】1. 余:我;临:登。2. 石头濑:指长江入海处,又名采石矶。3. 羽山:即黄山。4. 海岸杂光碎:指阳光照在江上,使江水闪闪烁烁。5. 漭漭(mǎng):水势浩渺貌。6. 楚色有微霭:指傍晚云彩中隐约透出的天色。
【翻译】
秋风萧瑟时,我来到石头滩,站在石头的岸边。
登上高处可以远望,尽览这数州之地。
远处的山峰青翠欲滴,湖面上的光点碎成一片。
树木稀少而湖面广阔无边,湖波汹涌澎湃。
日暮时分,只见千里帆船南飞,消失在天边。
不久夜幕降临,天空渐渐布满微云。
追寻古人踪迹已无迹可寻,荣华富贵也渐行渐远。
自己仍一事无成,又怎能济世安民?
暂且泛舟观潮,身披蓑衣头戴蕙草带。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所作,诗题中的“石头”指的是长江入海处的采石矶,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浦口区。诗人在这里登高远眺,感叹人生短暂,壮志难酬。全诗意境开阔,气势宏大,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乐观自信的个性和追求理想、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首联“怅矣秋风时,余临石头濑”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象和身处岩石上的感慨之情。颔联“因高见远境,尽此数州内”描绘了站在高处可以看见远方景色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颈联“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则具体描写了自然景观的美丽,用“羽山”比喻黄山的壮丽,用“海岸杂光碎”形容江水的光影变化。尾联“日暮千里帆,南飞落天外”则表现了诗人对日暮时分江面景象的感受,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