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
【注释】
在事:任职。
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指卖衣为生。上句说昨天,下句说今天,都是卖衣为生。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衣服都卖完了,连嫁时用的箱子也羞涩地不敢露出来。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有卖愁的人仍然从容不迫,而没有卖愁的人来说,心情却常常忧伤。
故园:旧居。虏:指金朝。
事蚕桑:从事养蚕种桑。
【赏析】
此诗作于靖康元年(1126),诗人在金军占领的成都任知州。他以卖衣为生的艰苦生活,和故园的阻隔,使他倍感凄凉。
开头两句:“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说明卖衣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可见其处境之艰难。第三、四句:“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进一步揭示了他卖衣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为了谋生,为了生存。
“有卖愁仍缓”一句,是说自己虽然身在异乡,卖衣为生,可心里并不感到轻松。因为卖衣为生,就不免要时时思念着家国,所以即使有卖衣的人仍然从容不迫,但自己的心情却常常忧伤。这两句诗写出了他在异乡的苦闷和忧伤。
最后两句:“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意思是家乡已经被金兵占据了,哪里还有地方种蚕桑呢?这里表达了他无法回到家乡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全诗写一位在金军占领下成都任职的官员,面对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卖衣为生,内心充满了忧愁。这种愁绪不仅来自生活的压力,更来自于对家国的忧虑。因此,他虽然身处异地,但是心系故园,无法释怀。同时,他也感叹国家沦陷,百姓流离失所,无法继续他的农耕工作。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