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时有北来尘,因话它人及故人。
也是先皇能罪己,殿前频得触龙鳞。

【注释】:

天涯:指远离京城。北来尘:指北方的战乱之尘埃。罪己:反省自身过失。触龙鳞: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曾因直言进谏而触怒皇帝,被免官。后来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重用他为国策顾问。

【赏析】:

《悲李拾遗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古诗。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对李拾遗的怀念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对李拾遗遭遇的惋惜之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李拾遗的深情怀念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自己身世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天涯时有北来尘,因话它人及故人”,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天涯之地,常常有北方的战乱之尘埃飘荡而来,因此我常常想起故人李拾遗。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他曾与李拾遗有过深厚的友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也是先皇能罪己,殿前频得触龙鳞”,意思是指在先皇时期,他能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改正错误,因此在殿前经常能够获得像触龙一样敢于直谏的人的支持。这里的“触龙鳞”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主父偃,他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被免官,后来重新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先皇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首诗通过对李拾遗的怀念和对其遭遇的惋惜,以及对自己身世坎坷和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展示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历史、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