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解析】

(1)折杨柳,折柳插戴。古人常在离别时折柳相赠,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2)故园春,故乡的春天。指自己家乡的春色。

(3)迟景,晚景。

(4)芳菲,这里指春天。

(5)边尘,边疆上的尘土。借指征战之地。此句意谓:春光难留,时光易逝,我怎能不愁征戍之客,容颜老于边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小诗,以折柳寄赠情人为题,表现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起笔点明题目是送别的,而且送别的人是一位情人,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即相思与哀怨。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二句,诗人从折柳开始,转而写柳树本身。杨柳本无情之物,但因有了人的情思,就染上了人的情思。柳树是春天的象征,诗人之所以选择柳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因为柳树最能引发人们对美好回忆的联想,而美好的回忆往往又是与远方的人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故园春”,指的就是远方的爱人所生长的地方的春天。诗人用“一枝”与“故园春”相对照,强调了“故园春”的可贵。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二句,紧承上文,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迟景”指残阳、落日。诗人认为“迟景”不能持久,所以春天一过就马上凋谢了。而“芳菲”指春天的美好,诗人认为春天的美丽不能长久保持,一旦过了春天,美丽的春天也就很快地消失了。因此,诗人说“芳菲不及新”,意思是说春天的美也不如新的更美,这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结句“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写送别的场景。诗人想象征戍之客在边塞之上看到杨柳会想到自己的情人,于是更加忧愁;同时想象自己的情人在看到杨柳之后,会更加思念自己的征戍之客,于是更加感伤。这两句诗把离别之恨、思念之情都融入了杨柳的形象之中。

这首诗以物传情,通过杨柳这一具体物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