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注释:

三月三日登龙山

三月三日,即农历三月初三。登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西北。《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引《汉官仪》:“三月三日曲水流觞会故事起于秦穆公。”后成为古代士人春日宴集之风俗。《晋书.谢安传》记载:“时有名胜兰亭,水岩石崇,茂林丰美,诸贤毕至,各赋诗一首,以贻将来。”此诗当亦为此意。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伊川,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灞津,古渡口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此二句言:今日我们登上龙山,是为了洗去身上的污垢。祓除人,指沐浴的人,即古人所说的“澡身浴德”者。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岂似,犹云不如。龙山、湘水,均在今湖南省境内。此二句言:不如到湘水之滨,享受那清幽秀丽的风光。诗人自谦其才不及他人,故说不如湘水。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衰颜,衰老之容。淑景,美好景色。此二句言:衰老之躯,忧心忡忡,盼望春天早日到来。淑景,美好的景色,这里指美好的时光。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禊饮,即祓禊之饮。禊,是古代一种祭祀水神的仪式。禊饮,就是到水边饮宴。禊饮岂吾事,即“禊饮非吾事”,意思是说:禊饮之事与我无关。聊将,聊以,姑且用来。偶,偶然。俗尘,世俗之人。此言诗人虽然闲来无事,却不想参加那些世俗的宴会,只愿随遇而安,过平淡无奇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荆州刺史时。当时,他与王敦等权贵争夺荆州,双方矛盾十分尖锐。作者在赴任途中路过江陵,便写了此诗。

首联两句写自己来到江陵的目的,是参加王敦举行的宴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来到江陵,是为了洗去身上的种种污垢,参加王敦举行的宴会。伊川和灞津是两个地名,伊川在河南洛阳西南;灞津在陕西长安南面。王敦在江陵(今属湖北武汉)举行宴会,所以诗人要前往赴会。王敦是个野心很大的人物。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到处拉拢人才,所以诗人要去参加这次宴会,也是想结识一些有才能的人士。

第三联写自己来到江陵的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天天气很好,但想到衰老的容颜更加令人担忧,希望春天能早日到来。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焦虑,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王敦的不满。王敦野心很大,但为人阴险狡诈,所以诗人担心自己的命运不济。

第四联写自己来到江陵后的感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禊饮的事与我无关,我只求过上一天平淡的日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他不愿意参加那些无聊的聚会,只想过上一天平静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全诗通过描写作者来到江陵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王敦的不满和担忧。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