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槛凭南望,川途眇北流。
远林天翠合,前浦日华浮。
万井缘津渚,千艘咽渡头。
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
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
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石头驿楼上所作。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山槛凭南望,川途眇北流。”
这句描述了站在石楼的栏杆上向南远望,看到遥远的山脉和蜿蜒向北流淌的河流。这里的”山槛”指的是石楼的栏杆,”凭”是倚靠的意思。”渺”表示遥远、模糊不清。”川途”指河流。“远林天翠合,前浦日华浮。”
这两句描绘了远方树林的颜色与天空融为一体,以及前面河面上太阳的光芒映照水面的景象。”天翠合”形容天空与树木颜色相融,”日华浮”则是说阳光洒在水面上形成的光影。“万井缘津渚,千艘咽渡头。”
描述了众多水井围绕着码头(渡口),许多船只正在渡船头上行驶。”万井”指众多井,”缘津渚”意味着靠近渡口的水域。“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渔民和商人从事的活动并不重要,而农民耕种庄稼却很少有好收成的感慨。”末事”意指不重要的工作,”良畴”是好的田地或土地。“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这是说自己曾经守护过东汉末年名士陈蕃的卧榻,并曾登上过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王粲的楼。”自守”是指自己守护,”陈蕃榻”指陈蕃的床,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位置或者职位。”王粲楼”指的是王粲的居所或者建筑。“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
此句表达的是尽管有远眺的美景,但是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或愉悦。”骋目”是放眼远眺的意思,”心游”则是指内心的游历或者说是心灵的旅行。“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
这句话是在说虽然自己隐居在愚公移山那样的偏僻之地(比喻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但追求名声却如同盗窃别人的山丘一般。”向迹”即以前的踪迹,”愚谷”是比喻,暗指偏僻的居所。“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选择在芬芳的树木旁休息,但最终还是会感到乡愁。这里的”阴芳木所”意指在芬芳的树木下休息,”越乡忧”则是指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石头驿楼上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名利的淡漠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自己的心境变化,从对现实的不满到对自然的欣赏,再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形成了一幅充满哲理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