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
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
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
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
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沈。
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薛公逍遥台是唐代诗人王维与友人游宴之地,位于长安城东北。薛公指唐睿宗的儿子薛王李业,因在神龙政变中遭贬为庶人,所以被称为“薛公”。此诗为王维陪同司马同登逍遥台时所作,故题曰《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陪:伴,陪伴。司马:司马承祯,字君司,号季迪,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道士、哲学家。开元进士,曾任太乐丞、监察御史等职,后隐居于终南山竹溪鹿皮洞,修道炼丹。他主张“清静无为”,认为“清静”就是道家的至宝。他曾说:“夫学神仙者,当以无为为大药。”他的学说对后来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司马承祯在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尝:曾经。雍门琴:春秋时期鲁国的琴师雍门周,因弹琴而泣,因此得名。这里指代司马承祯因受冤被贬为庶人之事。
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窜逐:贬谪。此处指司马承祯在长安城外的金城县(今陕西户县)被贬为庶人,被迫离开自己的住所,留下痕迹。悲凉:悲痛凄凉。这里指司马承祯因受冤被贬为庶人而感到悲伤和凄凉。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府中:司马府。因暇豫:闲暇之余。这里指司马承祯在长安城中闲暇的时候,有机会邀请朋友到他家去游玩。江上:即长江之上。幸:有幸,指司马承祯有幸运地遇到我。招寻:邀约、邀请。
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人事:世事变迁。成古:成为过去。这里指司马承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人物,但他的风流韵事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闲情:悠闲的心境。多感叹:经常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清景:美好的景色。这里指司马承祯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愉悦心情。暂登临:暂时登上高处观赏风景。
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无复:不再有。甘棠:传说中的一种树木,传说尧帝曾在其下避暑,后人称之为“甘棠树”。这里指司马承祯曾经居住过的场所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茂盛的蔓草。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晴光:晴朗的阳光。远目:远方的视野。这里指司马承祯远望天空时所看到的壮丽景色。胜气:美好的气息或意境。这里指司马承祯所感受到的美好气息进入他内心的深处。
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水去:水流走。朝:早晨。沧海:大海。碧林:绿色树林。这里指司马承祯站在海边遥望远方,看到海水东流而去,春天到来时又可以换上绿色的树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赋怀:寄托哀思,这里指司马承祯怀念湘浦(地名)中的亲人。湘浦:湘水入江的地方,即今天的长沙市湘江河口一带。吊:《诗经·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郑玄笺:“谓见君子也。言我见君子,而心不怡悦也。”这里指司马承祯思念湘浦中的亲人而感到忧郁不安。碑:墓碑。这里指司马承祯为纪念死去的亲人而竖立的墓碑。想:思考。《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武帝曾命大臣们撰写碑文来颂扬孔子的德行。
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曾是:曾经。梁父:山名,又称梁山,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下。这里指司马承祯曾经陪同皇帝游览过梁山,但最终只能像古人一样吟咏《梁父吟》。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内容主要是赞美司马承祯的高尚品质和崇高人格。全诗结构紧密,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句“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点明了题目中的“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交代了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薛公是指唐朝的一位名叫薛王李业的人,因在神龙政变中遭到贬谪为庶人,所以被称为“薛公”。逍遥台是薛公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和王维一同游览的地方。
第二句“尝闻薛公泪”,直接表达了王维对于薛公遭遇的同情和感慨。“非直雍门琴”,则是通过引用古代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雍门周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琴师,他因弹奏琴曲而流泪,因此得名。这里用“非直”,表示不仅仅是这样,而是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那种悲痛和失落的情感。
第三、四两句“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窜逐”指的是贬谪和流亡,“留遗迹”则是指留下的痕迹和记忆。“悲凉见此心”,是说在经历了贬谪和流亡的苦难之后,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凄凉之感。
第五、六句“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则是描绘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府中”是指司马府所在的宫廷之中,“因暇豫”则是指因为闲暇而得以邀请朋友到家中相聚。“江上”则是指江面上的风景,“幸招寻”则是说有幸能够来到这里与朋友们相会。这两句话通过对当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七、八句“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则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人事已成古”,是指历史上的种种人事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无法改变也无法挽回。“风流独至今”,则是指那些美好的事物仍然能够流传下来,永垂不朽。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第九、十一句“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则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闲情多感叹”,是指作者在闲暇之余经常感叹世事的变迁和无常。“清景暂登临”,则是说虽然短暂的登上高处欣赏风景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并不能真正地改变现实的情况或解决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态度和看法,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感。
最后三句“无复甘棠在,空余蔓草深”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看法和感慨。“无复甘棠在”,是指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大树已经不复存在了。“空余蔓草深”,则是说现在只有茂盛的蔓草覆盖着曾经的土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描述自己在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的经历以及对薛公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同时,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