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
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
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
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登古阳云台

庭树日衰飒,风霜未云已。

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

楚辞:屈原作《天问》以责之。王逸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驾言遣忧思,乘兴求相似。

《楚辞》:屈原作《九歌》,以长叹息;故《远游》《大招》也。王逸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也。”

楚辞:屈原作《九歌》,以长叹息。故《远游》《大招》也。王逸曰: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疏也。”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馀址。

《左传》:“楚成嘉三年,使屈完如秦乞师。”杜预曰:“今汉南有屈邑。”

《战国策》:“楚怀王十七年,张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数万,士卒罢弊,人民愁困,百姓恋其城郭。夫守者固,战者佚,攻者疲惫。臣闻鄙野之民善为弓,伐木为矢,聚粟为积,老弱持戟,此霸王之众也。’”

《史记》:“襄王二十八年,复与秦平。二十九年,朝诸侯,秦昭襄王致书曰:‘寡人闻大王之贤,孤私之白,寡人之过也。”

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汉书》:“哀帝即位,赵太后称制。王莽杀赵太后,立中山孝王孙宇为帝。号“孺子”。莽遂自立,是为更始皇帝。更始元年春二月辛丑朔,赦天下,赐天下男子爵关内侯,食邑各百户。”

方此全盛时,岂无婵娟子。

《离骚》:“朕临照下土兮,荆吴齐晋同姓州。”

《文选》:“屈原《九招》诗曰:‘后皇嘉志兮,高飞自翔。……魂魄离散兮,尚能无劳乎!’”

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

《楚辞》:“屈原《九歌》:‘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桂树何可揽兮,枳道不通。’”

《古诗十九首》:“驱车登古原,薄暮及南山。山高松石古,河浚雾雪昏。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门。顾影凄自怜,良树亦深仁。静夜不能寐,轩烛辉何言?佳人不在兹,沉忧郁缠绵。”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所作的一首感时伤世之作。首句写庭树日衰飒、秋风未至而霜气已生的景象;次句借诗人的感慨抒发了对国事忧虑的情感,并表达了自己希望摆脱忧愁的思想;第三句用楚辞中屈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第四句则通过描写楚国古都的繁荣景象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灭亡的惋惜之情;第五句用传说中襄王世巫山上有神女的典故来说明楚襄王时巫山神女的故事;第六句写楚国宫殿废墟上草木丛生的情景来暗指国家衰败;末句用传说中朝云的故事来比喻亡国之君不知悔过自新而沉溺酒色的行为。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蕴深远、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堪称千古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