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
潮寒水国秋砧早,月暗山城夜漏稀。
岩响远闻樵客过,浦深遥送钓童归。
中年未识从军乐,虚近三茅望少微。

许浑的《祗命许昌自郊居移就公馆秋日寄茅山高拾遗》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诗中的“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秋风中,诗人手持笛声迎风而立,周围的树叶随风起舞,他则身着文人的服饰——荷叶制成的衣服,这既体现了他的才情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这种描写不仅富有画面感,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诗中的“潮寒水国秋砧早,月暗山城夜漏稀”,则将我们的视角引向了一个更为深沉的思考层面。秋天的来临,伴随着潮水的涌动与砧杵声的响起,营造出一种深秋时节特有的寂静与哀愁。而月光下的山城,夜漏稀少,更是让人感受到夜晚的漫长与寂寞。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无疑为诗人提供了抒发感慨和情感的机会。

诗中的“岩响远闻樵客过,浦深遥送钓童归”,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的情感色彩。通过声音的描绘,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樵夫和渔夫的生活场景,虽然简朴,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诗意,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颂扬。

许浑的《祗命许昌自郊居移就公馆秋日寄茅山高拾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和诗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艺术和哲学的诸多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