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几迢遰,客子倦西东。
乘流如泛梗,逐吹似惊蓬。
飘飖万里外,辛苦百年中。
异县心期阻,他乡风月同。
云归全岭暗,日落半江红。
自然堪迸泪,非是泣途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手法、主题等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旅泊江津言怀”是全诗的标题,诗人以“旅泊江津”为切入点,展开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忧患、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征途几迢遰,客子倦西东。”旅途遥远又漫长,我作为行客在西东之间来回奔波。首句点出“旅泊”的地点,即江津,同时交代了游宦途中的行程。“客子”,指行役在外的游子。“倦西东”,“倦”,困顿,疲倦,这里指旅途劳顿。这两句写旅途之远与奔波之苦,突出了诗人的羁旅行役生活。

“乘流如泛梗,逐吹似惊蓬。飘飖万里外,辛苦百年中。”诗人以水为喻,借船行水中随风飘荡的状态来比拟自己的漂泊无定,表达了自己对身世的忧虑和不安感。“漂摇”一词,生动地写出了自己身不由己、四处流浪的凄凉处境。“辛苦百年中”,意思是说漂泊一生,辛苦不已。一个“辛苦”字概括了诗人漂泊一生的艰辛。“辛苦百年中”既是说自己漂泊一生的辛酸,又是对自己仕途坎坷、颠沛流离的感叹。

“异县心期阻,他乡风月同。”虽然心中有所企盼,但异县之人却不能相互理解;虽然身处异地,但依然能欣赏到同样的风月。诗人虽身在异地,但仍保持着豁达的心态,乐观地对待人生的起伏变化,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他乡”与“异县”相对应,都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而“风月”则是诗人在异地所欣赏到的自然美景,也是诗人在异地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的原因。

“云归全岭暗,日落半江红。”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云霞散尽,整个山岭一片昏暗;太阳渐渐落下,余晖洒满江面,染红了半江的水面。这两句描写的是日暮时分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云归”一句化用了《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夜未央。星月明,云彩光。”其中“云归”意为云气消散,天将亮了;“全岭暗”则是指日落西山之时,天色已晚,整个山岭被云雾笼罩,显得暗淡无光。

“自然堪迸泪,非是泣途穷。”既然自然现象如此,那么我为何还要流泪呢?难道是悲伤到了极点吗?“非是泣途穷”表明自己并非因悲伤至极而流泪,而是由于看到眼前景象而伤心落泪。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旅寓江津时,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仕途不遇的悲慨。

前四句写旅途的艰难和羁旅的愁苦。“征途几迢遰”,写旅途遥远漫长。“客子倦西东”,写旅途劳累疲惫。“乘流如泛梗,逐吹似惊蓬”,写漂泊不定,如同随风飘荡的草梗、蓬草,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飘飖万里外,辛苦百年中”,写长期漂泊在外,历经艰辛百年之久。“异县心期阻,他乡风月同”,写尽管身在他乡,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同样的风月。

后六句写思忆故乡。“云归全岭暗,日落半江红”,写夕阳西下时,云消雾散,整个山岭一片昏暗;太阳渐渐落下,余晖洒满江面,染红了半江的水面。这两句描写的是日暮时分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自然堪迸泪,非是泣途穷”两句写看到眼前的景色而感到悲伤,但并非因悲伤至极而流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奈。

以景结,意境开阔而又深远。诗中既有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感,又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