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逢九派人将别,猿到三声月为秋。
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
【注释】
湓城:今江西九江市。左兴宗:即左思祖,字兴宗,左思之子。
九人:指左思、左思祖父子。
猿啼三声:传说古人用猿声来测时间,猿啼三声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月为秋:月亮像秋天一样明净。
更何日:何时再见面?何日:什么时候。堪白首:怎能老到头发都白了?堪,能。
【赏析】
《与左兴宗江别》是左思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心情十分激动,他想到这次分手可能是最后一次相见,不禁悲从中来,因而写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江逢九派人将别,猿到三声月为秋。”诗人来到九江,正遇上左思祖要离开此地,于是便同他告别。“江逢”点明地点。“九人:”,指左思及其父。“猿啼三声月为秋”,写离别时的景象。“猿啼三声”是说,在这清冷凄清的秋夜,猿猴在树上哀鸣着,似乎都在催促人们早点分别。而月亮又照得如此明亮,仿佛在催人早归。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冷,又抒发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第三四句:“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这是写诗人的感慨和希望。“此夜”是指今夜。诗人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你再次见面!今夜我们还是少年啊,可是到了明天,就要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里既有对友人的劝慰之辞,也有对自己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眷恋。诗中虽无华丽的词藻,但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感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